拔铁山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南、井冈山市及宁冈、泰和县接界。《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永新县: 拔铁山在 “县西南百余里,周回百余里,接泰和县界,牛吼江出焉”。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南、井冈山市及宁冈、泰和县接界。《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永新县: 拔铁山在 “县西南百余里,周回百余里,接泰和县界,牛吼江出焉”。
一作察木多。即今西藏昌都县。清乾隆《西藏志·疆圉》 称: “工布江达、拉里、说板多、洛隆宗、昌都皆为要隘。1960年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昌都镇。1960年与
亦作咱哩。即今四川泸定县北二十里大渡河西岸咱里。明置安远宣慰司。明、清置咱里土千户。
北周置,在今山西绛县北绛水流域。北周置,在今山西省绛县北。因绛水得名。
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华阳镇一带。《宋史·雷有终传》:咸平三年(1000),知蜀州杨怀忠攻王均,“乘胜逐贼至益州南十五里,砦于鸡鸣原,以候王师”。即此。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成都
即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湖坊乡。《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铅山县 “分水关” 条下: “县西南五十里有湖坊隘。西达贵溪县,南通福建光泽县之云际关,为戍守处。” 清置巡司于此。
元置,属沿边溪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明洪武四年 (1371) 改置新添长官司。元至元年间置,治今贵州省贵定县,属八晋顺元宣慰司。元末废。
唐置,属羁縻连州。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后废。
①在今安徽宿州市北。《清一统志·凤阳府》:打鼓山“在宿州北三十里。有三峰倚天,名曰鼓山。山中有声如鼓自鸣,岁则大熟。其东北岭有二泉,可溉田数千亩”。②又名打狗山。即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北侧万寿山。清康
五代晋改良原县置,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乡。后周复为良原县。
即今四川郫县北十五里柏条河南岸三道堰镇。民国《郫县志》卷1:三道堰“在城北十五里,属芶村。此处有水路,上通崇宁万寿桥,下达成都省北门”。在四川省郫县北部。面积36.1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