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极城
在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东头旧宛平城。明崇祯十年 (1637) 于卢沟桥东侧筑城,名拱北,特设参将控制。清改名拱极城,设西路捕盗同知及巡司、游击驻守。1928年宛平县治迁此。
在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东头旧宛平城。明崇祯十年 (1637) 于卢沟桥东侧筑城,名拱北,特设参将控制。清改名拱极城,设西路捕盗同知及巡司、游击驻守。1928年宛平县治迁此。
又名金华洞、白石岩。在今湖南道县东南四里,上关乡潇水东侧。唐刘禹锡作《含辉洞述》称:“河东薛景晦为道州刺史,以书来夸曰‘吾得异境于近郊……有石穹然如夏屋’,因名其地曰含辉洞”,盖取诗“山水含清辉”之义
即今山东潍坊市西北三十六里高里镇。清乾隆 《潍县志》 有高里集。
又名薛淀湖。在今上海市青浦县西与江苏昆山市间。昔时淀山在湖中,故名。《宋史·河渠志》: 淀山湖为秀州境内四湖之一,“自芦历浦入于海”。《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淀山湖 “吴淞江水汇流处也。唐
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源哈尔和林北。《魏书·高车传》: “后徙于鹿浑海西北百余里,部落强大,常与蠕蠕为敌,亦每侵盗于国家。……后太祖复度弱洛水,西行至鹿浑海。”古湖名。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侧的乌吉淖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广陵县置,属扬州。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大业初改名江阳县。(1)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广陵县置,治今江苏省扬州市。为扬州治。大业初改名江阳县。(2)旧县名。1956年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载: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汤卜赤八千户。藏文史籍《西藏王臣史》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汤卜赤八(汤波且)为乌思地区(前藏)六个万户之一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罗州。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北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04化州: 陵罗废县,“宋白曰: 县在陵、罗二水间,因名”。贞观九年 (635) 属辩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废。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安平镇。1632年荷兰殖民者于此建热兰遮堡,俗称红毛城。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原处海中,自东南而西北,绵亘七屿,如鲲鱼鼓浪,称七鲲身。一鲲身位于北端,当大员港入口处,广约3平方千米。
清雍正八年 (1730) 置,属万州。即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置巡司于此。乾隆三年(1738) 改属陵水县。1935年于此置保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