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侯国
亦作夜侯国。东汉改掖县为侯国,属东莱郡。治所即今山东莱州市。后复为县。
(掖yè) 掖,又作夜。东汉建武九年(33年),光武帝封欧阳歙为掖侯,改掖县为掖侯国,治今山东省莱州市。后国除仍为掖县。
亦作夜侯国。东汉改掖县为侯国,属东莱郡。治所即今山东莱州市。后复为县。
(掖yè) 掖,又作夜。东汉建武九年(33年),光武帝封欧阳歙为掖侯,改掖县为掖侯国,治今山东省莱州市。后国除仍为掖县。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咸通后改岭南西道节度使置,治所在邕州 (今广西南宁市南郁江南岸)。五代南汉辖境相当今广西大部及越南部分地。北宋初废。②五代南唐升元六年 (942) 置,治所在天长市 (即今安徽天长
即风门山。又作枫门山。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十里,与绥宁、武冈二县交界。《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二年(949),“楚将徐进败蛮于风阳山,斩首五千级”。即此。古山名。在今湖南省武冈市西。《资治通
即今安徽濉溪县。清乾隆间移宿州州同驻此。即今安徽省濉溪。清雍正十年(1732年)移宿州同知驻此。
金大定二十二年 (1182) 改敷川县置,为会州治。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二十三年 (1183) 地入西夏。乃徙治会川城 (今靖远县西南一百里),为新会州治。元初废。古县名。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
春秋时小国。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春秋》: 成公十七年 (前574),“楚人灭舒庸”。古国名。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春秋》成公十七年(前574年):“楚人灭
在今山西夏县南。《方舆纪要》卷41夏县:巫咸城在“县南五里。相传殷巫咸隐此,亦曰巫咸顶,一名瑶台顶。下有谷,亦曰巫咸谷”。在今山西省夏县南。相传殷巫咸隐于此。
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灵谷寺东。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广东归善(今惠阳)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坚决捍卫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战役。1925年后任
一名官烈山。在今福建永泰县东官烈。《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永福县“高盖山”条下:观猎山“在县东八十里。旧传越王常观猎于此。元末,故总管王翰避地山中,闻元亡自尽,因亦名官烈山”。古山名。又称官烈山。在今
即灵溪。在今浙江龙游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3龙游县:灵溪“自遂昌县北流经县南灵山下, 曰灵山港”。
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六十六里湖头渡村。《方舆纪要》 卷92象山县: 湖头渡寨,“ 《舆程记》:自湖头渡而西百二十里而达奉化县,渡盖为三邑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