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安郡

新安郡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吴新都郡置,属扬州。治所在始新县 (今浙江淳安县西北新安江北岸,现已没入千岛湖)。辖境相当今安徽黄山市大部、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等县及江西婺源、浙江淳安县地。隋开皇九年 (589)废。

②北魏太和十二年 (488) 升新安县置,治所在今河南义马市西石河村。十九年 (495) 复为新安县。东魏天平元年 (534)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新安、渑池二县东部,洛阳市西部地。北周保定三年 (563)废。建德六年 (577) 复置。移治通洛城 (今河南新安县)。隋开皇初废。义宁二年 (618) 复置。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谷州。

③南朝梁大同二年 (536) 置,属万州。治所在三冈县 (今四川达县西南四十里河市镇)。辖境相当今四川达县西南部地。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为新宁郡。

④东魏兴和中侨置,属义州。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⑤东魏武定元年 (543) 置,属武州。治所在雁门川 (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废。

⑥西魏改南部郡置,属隆州。治所在南部县(今四川南部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南部县地。北周废。

⑦隋大业三年 (607) 改歙州置,治所休宁县(今安徽休宁县东万安)。十三年 (617) 移治歙县(今安徽歙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流域及祁门县、江西婺源县地。唐初复改为歙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新安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歙州。后世因以新安为歙州、徽州所辖地之别称。南宋罗愿 《新安志》 即此地的志书。


(1)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新都郡置,治始新县(今浙江淳安县西)。辖境约当今浙江省淳安县以西,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祁门县及江西省婺源县等地。隋开皇中废。(2)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新安县(今县东)。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新安县一带。属洛州,十七年属司州。十九年省。东魏天平初复置。属洛州。北周属熊州,明帝初为中州治。保定三年(563年)省,建德六年(577年)复置。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置谷(穀)州。(3)东魏武定元年(543年)置,治雁门川(今山西繁峙县西)。北齐时废。(4)西魏置,治南部县(今属四川)。北周废。(5)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置,治休宁县(今安徽休宁县东万安),后移治歙县(今属安徽)。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祁门县及江西省婺源县等地。唐武德初改为歙州。天宝时复置,乾元元年(758年)又改歙州。后世因以新安为歙州、徽州所辖地的别称。


猜你喜欢

  • 彭亡聚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里江口镇。《续汉书 ·郡国志》: “武阳有彭亡聚。” 《水经·江水注》:“江水自武阳东至彭亡聚,昔岑彭与吴汉溯江水入蜀,军次是地。” 即此。

  • 堆涌 (湧) 山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方舆纪要》卷114沾益州: 堆涌山在 “州东南二百余里。延袤二百余里。峰峦堆突,如涌出然”。

  • 平麓城

    又称麓川城。在今云南瑞丽市西郊。《方舆纪要》卷119陇川宣抚司:麓川城“旧麓川宣慰司治此。……(万历)二十四年孟卯酋多亨复勾缅构乱,木邦酋罕钦奉抚臣陈用宾橔灭之,用宾以孟卯阡陌膏腴,宜耕屯,因筑平麓城

  • 淳民县

    一作淳人县。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业初属永平郡。唐武德七年 (624) 改为感义县。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北。属

  • 达喇河

    一作答喇河。又名达连河。在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支流。清康熙《辽阳州志》:答喇河在“城东南八十里。源出海城黑山,流马蹄峪西入汤河”。

  • 投书涧

    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上。《清一统志·泰安府一》:“《旧志》,胡瑗与孙复、石介讲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寝。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中,不复展读, 人名其处为投书涧。涧西建讲学堂。”

  • 三棵榆镇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北三棵榆树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西北有三棵榆树。

  • 龙川水

    在今广西灌阳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7灌阳县:龙川水“自兴安县流入界。又有盐川水、烈溪源水,会流而入于灌水”。

  • 久越得犍国

    一作鞠和衍那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步师城(今塔吉克斯坦西南库巴的安)。龙朔元年(661)置王庭州都督府于此。

  • 外海墟

    即今广东江门市东北外海镇。清道光《新会县志》卷4:“墟市”有外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