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牛县
西汉元鼎六年 (前 111) 置,属沈黎郡。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岸。天汉四年 (前97) 为蜀郡都尉治。东汉延光元年 (122)属蜀郡蜀国都尉。三国蜀汉属汉嘉郡。十六国成汉时属沈黎郡,东晋永和中废。南朝宋复置。南齐废。
古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北九襄镇。以地接旄牛(一作氂牛)种羌族得名。先属沈黎郡,后属蜀郡。东晋永和中废。南朝宋复置,不久又废。
西汉元鼎六年 (前 111) 置,属沈黎郡。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南大渡河南岸。天汉四年 (前97) 为蜀郡都尉治。东汉延光元年 (122)属蜀郡蜀国都尉。三国蜀汉属汉嘉郡。十六国成汉时属沈黎郡,东晋永和中废。南朝宋复置。南齐废。
古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今四川省汉源县西北九襄镇。以地接旄牛(一作氂牛)种羌族得名。先属沈黎郡,后属蜀郡。东晋永和中废。南朝宋复置,不久又废。
即今青海共和县西北柴集河(沙珠玉河)。一说即今青海乌兰县东南茶卡盐湖东南流出之惠农河。南北朝时, 吐谷浑于此置吐屈真川戍。又作屈真川。吐谷浑四大戍地之一。或说在今青海省乌兰县东茶卡盐池附近柴集河一带。
在今山东莱阳市西南九十里。《寰宇记》卷20莱阳县: 高丽山,“司马懿讨辽东,于此置戍,以高丽为名”。元于钦 《齐乘》 卷1: 高丽山 “俗讹作嵯峨山”。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接江西铅山县界。《清一统志·建宁府》:观音关“在崇安西北七十五里”。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北接江西省铅山县界,与寮竹、温林向称“三关”。
南宋置,有皂郊搏马务。即今甘肃天水市南三十里皂郊乡。《宋史·宁宗纪四》: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正月,“金人围皂郊堡”,二月,“金人破皂郊,死者五万人”。即此。
清置,属霍州。即今山西霍州市南十五里辛置镇。在山西省霍州市西南部。面积53.9平方千米。人口4.7万。镇人民政府驻北村,人口2.2万。取最早建置的村庄之意。1949年属霍县五区,1953年设辛置乡,1
在今山东荣成市南。《尔雅·释地》:“东北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清一统志·登州府》:斥山“取海滨广斥之义”。集镇名。在山东省荣成市境南部。属石岛镇。人口 3500。为原斥山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明成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里小营村。《方舆纪要》卷40河曲县:“小营儿堡在老营堡西二十五里,嘉靖初置。”
即今广西容县东北二十三里江口村。当波罗江注入容江 (北流江) 之口。清光绪 《容县志》 卷3: 波罗江 “源出波罗里石马山,至江口墟入容江”。
明洪武六年(1373)改卢番静海军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北五里。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后属定番州。清以后废。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卢番静海军安抚司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
在今安徽宿松县东。《方舆纪要》 卷26宿松县: 凿山洞 “在县东十五里。洞可容千人,为古仙栖隐处”。《清一统志·安庆府一》: 凿山 “周三十里,中有仙洞,洞口石磴陡隘,入后豁敞可容千余人。底有大河,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