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县
1913年改晃州厅置,属湖南辰沅道。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东南老晃城。1922年直属湖南省。1929年迁治太阳坪 (今新晃侗族自治县)。1956年改设新晃侗族自治县。
旧县名。1913年由晃州厅改置,治晃城(今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东南旧晃城)。1929年迁太平坪,即今县驻地新晃镇。1956年撤销,与芷江县部分地合并,设置新晃侗族自治县。
1913年改晃州厅置,属湖南辰沅道。治所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东南老晃城。1922年直属湖南省。1929年迁治太阳坪 (今新晃侗族自治县)。1956年改设新晃侗族自治县。
旧县名。1913年由晃州厅改置,治晃城(今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东南旧晃城)。1929年迁太平坪,即今县驻地新晃镇。1956年撤销,与芷江县部分地合并,设置新晃侗族自治县。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十八里。《资治通鉴》:南朝宋大明三年(459),竟陵王诞在广陵(今扬州市西北蜀冈上)举兵反,命南兖州刺史沈庆之讨之,“上虑诞奔魏,使庆之断其走路,庆之移营白土,去城十八里”, 即此。
①即今河北海兴县西北丁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盐山县图:东北有丁村镇。②即今河南项城市南二十六里丁集镇。明正德中,起义军刘六、刘七等尝出没于此。即今河南省项城市南丁集镇。丁姓建村,且有集市,故名
在今陕西周至县南马召乡。明崇祯九年(1636)七月,闯王高迎祥率领农民起义军与孙传庭大战于此。
北宋乾德二年(964)置,治所在乾德县(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熙宁五年(1072)废。后复置。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改为通化军,三十一年(1161)复名光化军。后废。北宋乾德二年(964年
元分六番招讨司置,属土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明洪武六年(1373)与六番招讨司合并为天全六番招讨司。元置,治碉门城(今四川天全县)。属雅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与六番
又名海涌山、武丘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七里。《越绝书·吴地传》: “阖闾冢,在阊门外,名虎丘。……筑三日而白虎踞上,故号为虎丘。”《吴地记》: “虎丘山,避唐太祖讳改为武丘。” 《南史·何求传》: “
明置。在今安徽祁门县西九十里良和。《明史·地理志》 祁门县:“西南有良禾岭巡检司,后移于苦竹港。”
又作奇林。在今西藏东南部珞渝地区,墨脱县治西南七十四里处,沿雅鲁藏布江右岸,为珞巴语名。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944年后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在今江苏南京市汉西门堂子街74号内。此地为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属官衙署。共五进: 正中大厅,后面是三厅和后檐房,右边是花厅,厅之间是天井。在大厅和二进的墙壁和板壁上有太平天国壁画十八幅。大厅八幅壁画皆水
一名山。 又名龙头山。 在今湖南江永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81永明县: 限山,“ 《志》 云:自都庞岭分支三十里,过县治后,东南隔潇水,若城墉之限。往时路沿山下,寻圮于江。江溢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