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
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城西北隅。《清一统志·济宁州》: 普照寺 “在州城西北隅,齐梁古刹也。有六楞唐碑,载宝历二年修。又有金党怀英隶书二碑”。
②唐太宗时建。初名普曜院,后改普照寺。在今浙江富阳县北。李白有 《普照寺》 诗。北宋治平二年(1065) 改名净明寺。
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城西北隅。《清一统志·济宁州》: 普照寺 “在州城西北隅,齐梁古刹也。有六楞唐碑,载宝历二年修。又有金党怀英隶书二碑”。
②唐太宗时建。初名普曜院,后改普照寺。在今浙江富阳县北。李白有 《普照寺》 诗。北宋治平二年(1065) 改名净明寺。
①即今河北黄骅市西南三十里旧城乡。隋至元为盐山县治。②即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西汉至元高阳县治此。明万历《保定府志》卷2高阳县图:东有旧高阳。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高阳县图:东有旧城。(1)
辽圣宗时建,在今吉林农安县城内。《清一统志·郭尔罗斯》:龙安城,“《册说》:城周七里、门四,址尚存。旁有农安塔,亦曰农安。天命九年,科尔沁为察哈尔所侵,我贝勒阿巴泰率师救之,兵至农安塔,察哈尔仓皇夜遁
西汉置,为渔阳都尉治。治所在今河北丰宁县东兴州河西。东汉废。北魏复置,属密云郡。移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南六十里。北齐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兴州河西。为渔阳郡都尉治。东汉初废。东魏
①宋置,在今广东英德市南二里。明改置浈阳驿。②明置,在今广东韶关市东。《清一统志·韶州府》:芙蓉驿“在曲江县南。宋景祐中建浈阳馆,在湘江门外, 明洪武中改置芙蓉驿。弘治中,迁于津头庙下。顺治十二年又迁
古道名。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寰宇记》卷6灵宝县: “晋王斜路,即 《汉书·地理志》 函谷关路也。西接湖城县,东至此县界六十一里。已废。开皇九年,晋王自扬州回,复此路,因名晋王斜路。”
即今河南郸城县北三十里吴台镇。旧属鹿邑县。清光绪《鹿邑县全图》首卷《市集》:“吴台庙集,在城西南五十里。”1952年属郸城县。
①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古城。为隋、唐榆林县及胜州故址。②在今河南潢川县东三十里。清同治《河南通志》卷52:“后唐朱全忠以军四十万攻淮南, 屯光州,筑城十二,刺史柴再用严守备,城得免。故
唐置,为羁縻州,属安东都护府。治所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六十里霸王朝村东北古城。后废。古城遗址尚存。
春秋楚置,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秦属陈郡。西汉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东晋咸康三年(337) 改为谷阳县。(苦gǔ) 古县名。春秋楚置,治今河南省鹿邑县
即革儿昔。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东北岸之锦石。《明史·苏吉丹传》:“苏吉丹,爪哇属国,后讹为思吉港。国在山中,止数聚落。酋居吉力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