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山
①一名乐山。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50确山县: 乐山 “本名朗山。隋县以此名。宋避讳,改曰乐山。山顶有皓月池及双龙泉,又有紫花涧,练水出于此山之麓。多军营石垒。唐时淮西拒命所置,以御官军处也”。
②亦作狼山。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二里。《舆地纪胜》 卷176黔州: 浪溪,“ 《寰宇记》云: 汉县名也。有朗山,出野狐,眼在背上,能食数兽,见 《郡国志》”。
①一名乐山。在今河南确山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50确山县: 乐山 “本名朗山。隋县以此名。宋避讳,改曰乐山。山顶有皓月池及双龙泉,又有紫花涧,练水出于此山之麓。多军营石垒。唐时淮西拒命所置,以御官军处也”。
②亦作狼山。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二里。《舆地纪胜》 卷176黔州: 浪溪,“ 《寰宇记》云: 汉县名也。有朗山,出野狐,眼在背上,能食数兽,见 《郡国志》”。
在今江苏金坛市西北。《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金坛县:天荒荡“其上流受长山以南、茅山以东诸水,汇流为荡,俗有十万天荒九万田之语。居民筑堤捍水,引流入于运河,谓之建昌圩。圩田近十万亩,置闸以蓄泄之,为民利
①西晋永嘉五年 (311) 分牂牁、朱提、建宁三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夜郎县 (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辖境约当今贵州西南部及云南一隅。南朝梁大宝以后废。②南朝梁置,治所在夜郎县 (今湖南辰溪
①西晋改右北平郡置,属幽州。治所在徐无县(今河北遵化市东)。辖境约当今河北兴隆、天津市蓟运河下游以东,河北遵化、丰润及唐山以西地区。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②北魏孝昌中置,属定州。治所在北平城(
①五代汉乾祐二年(949)建,在今河北赵县西门外清水河上。长32米,宽7.7米,建筑风格和结构形式与赵州桥(大石桥)相似,有小石桥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又名八里桥。在今北京市通县西八里。为通
在今湖北咸丰县西。《方舆纪要》卷82大田所:西北河在“所西二十里。有二溪合流,下入山洞中。其上有石如桥, 高十余丈, 名天生桥”。
西周姬姓封国。故址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十五里。《左传》: 桓公九年 (前703),“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春秋时被晋所灭。古国名。西周封国。姬姓。在今山西省新绛县西。春秋时为晋所灭。《
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县北。《金史·地理志》:边堡“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 皆取直列置堡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北前七家子村南
西汉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北。《汉书·地理志》 陇西郡氐道:颜师古注曰:“氐,夷种名也。氐之所居, 故曰氐道。”西晋废。西汉置,治今甘肃省礼县西北。属陇西郡。因其地为氐族所居,故名。景帝时,
今西藏亚东县,为藏印度交通要隘。清光绪十九年(1893)中英《藏印度续约》规定亚东开为商埠。二十年(1894)置亚东关。1960年与帕里宗合并设亚东县。
在今云南龙陵县东北三十六里镇安镇。《方舆纪要》 卷118顺宁府: 勐淋寨 “在府境。万历十一年,湾甸酋景宗真导缅入姚关,寇施甸,焚掠顺宁,破猛淋寨,即此”。傣语 “猛淋” 意为栗树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