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陵
一名乐陵。在今河南确山县南十八里任店镇。《魏书·蛮传》: 延兴中大阳蛮酋桓诞内属,拜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襄阳王,“治于朗陵”。即此。
一名乐陵。在今河南确山县南十八里任店镇。《魏书·蛮传》: 延兴中大阳蛮酋桓诞内属,拜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襄阳王,“治于朗陵”。即此。
①唐天宝十三年(754)置,属安昌郡。治所在索恭川(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南)。《新唐书·地理志》河州:“西八十里索恭川有天成军。”至德初陷于吐蕃。②唐置,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后废。唐置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三街镇西北二里。《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西峰山“在县西北二里。高数百丈。三面峭拔,其中坦夷。上有龙泉,每日三涨三落”。
一作三注山。在今山东日照市南。《水经·沭水注》:葛陂水“发三柱山”。即此。
一作扶淇县。北魏永安中置,属东武郡。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水经·潍水注》:扶淇水“出(东武县,今诸城市)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潍”。县以扶淇水为名。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永安中置,治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北。
古山名。《山海经·海内南经》:“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盖出自古越人神话传说,义为在三天子都东面的屏障。约指北起今苏皖浙间的丘陵地带,南迄天目山南端今皖浙间新安江东岸山区。主峰在今安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下。北宋欧阳修 《瑯琊山六题》 诗中有 《琅琊溪》 诗: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春秋宋邑。在今河南延津县东。《春秋》: 桓公十二年 (前700),“公会宋公于虚”。战国属魏。《史记·秦始皇本纪》: 五年 (前242),“将军骜攻魏,定酸枣、燕、虚”。即此。古邑名。又作郯。春秋宋邑
今广西郁江上源左、右江的合称。宋代之左江道、右江道以此得名。《舆地纪胜》卷106邕州:左江右江“左江隶太平永平寨;右江隶横山寨。邕州有左江道、右江道”。广西明清时谓左右江有二义:其一,指今南宁市以西郁
即今吉林榆树市西五棵树镇。《清史稿·地理志》榆树直隶厅:“松花江自舒兰入,西北缘德惠界,径五棵树镇,入新城。”《吉林乡土志》:“五棵树,为本县西部重镇。百年以前,在该镇关帝庙左,有榆树五棵,故名。”民
①即今青海乌兰县东南茶卡盐湖。《清史稿·地理志》 和硕特部西后旗:“盐池在青海西南,周百余里,产青盐。蒙古名达布逊淖尔。”②即今青海格尔木市北东达布逊湖。蒙古语意为“盐湖”。《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