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那县
①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三十三里古城乡。《史记·匈奴传》: 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冒顿 “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即此。西汉属安定郡。北魏末废。
②西魏大统元年 (535) 置,为安武郡治。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朝那镇。隋末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西南古城镇。先隶北地郡,元鼎三年(前114年)改隶安定郡。北魏末废。(2)西魏大统元年(535年)置,治今甘肃省灵台县西北。为安武郡治。隋末废。
①秦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彭阳县西三十三里古城乡。《史记·匈奴传》: 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冒顿 “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肤施”。即此。西汉属安定郡。北魏末废。
②西魏大统元年 (535) 置,为安武郡治。治所即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朝那镇。隋末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西南古城镇。先隶北地郡,元鼎三年(前114年)改隶安定郡。北魏末废。(2)西魏大统元年(535年)置,治今甘肃省灵台县西北。为安武郡治。隋末废。
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县之间。《水经·溱水注》: 连水 “出南康县凉热山,山即大庾岭”。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太子坪南。因两大石相对如门,故称天门石。其左有天门寺。明陈文烛《游峨山记》:“入天门石,度天仙桥。”王世性《游峨眉山记》:过通天堂,“右折二石矗天,开一鎼为天门石,转而过为七
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四十四里右玉城镇。唐开元中置定边军于此。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置定边卫,永乐元年 (1403) 废。
即今江苏泰兴市西北口岸镇。宋时泰兴县尝徙治于此。《宋史· 岳飞传》: 南宋建炎四年(1130),诏飞还守通、泰,“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即此。古镇名。宋置,即今江苏省泰兴市西北口岸镇。北宋曾移泰
清改南丹卫置,属广西提督。都司驻上林县三里(今广西上林县东北六十里三里镇),并分驻州同。乾隆三年(1738)改设县丞。后废。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东北三里镇。明万历三年(1575年)设思恩参将驻守于
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小市渡,为沱江津渡。以旧时有余甘树,故名。《舆地纪胜》卷153泸州:余甘渡,“余甘碧实圆脆,峰门渡口倚岸成林。鲁国先生题泸川县楼,所谓余甘渡头客艇是也”。
宋置,属剑浦县。即今福建南平市西北黄墩。明废。
在今福建诏安县西。《方舆纪要》 卷99诏安县: 港头溪 “在县西。汇诸溪水出龟山西象头渡入海”。
在今四川城口县西。清道光《城口厅志》卷4:五甲寨在“厅西十里。嘉庆初,教匪滋事,将城口主簿衙署焚毁,移驻于此,复置粮台。居民避难于上者数百家,寨下为厅西通衢”。
在今安徽泾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8泾县: “柏山而南五里为琴高山,以晋处士琴高隐此而名。峭壁屹立,下临深渊。其上岩洞甚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