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寺
明建,在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北桃巴乡宁朗山麓。有大经堂、伏魔殿、观音堂等建筑。木里藏族自治县以此名。今寺为1982年重建。
明建,在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北桃巴乡宁朗山麓。有大经堂、伏魔殿、观音堂等建筑。木里藏族自治县以此名。今寺为1982年重建。
亦作上方镇。即今江苏江宁县东上坊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上元县记:“上方镇在城东南十里。”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北部、宁镇山脉西端。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上坊,人口 3200。
即清廉山。在今山西垣曲县西北。《水经·河水注》: “清水出清廉山西岭,世亦谓之清营山。”
即今山西襄汾县南十五里柴庄村。《魏书·长孙肥传》: 东晋元兴元年 (402),长孙肥击后秦姚平,“平退保柴壁,太祖进攻屠之”。即此。即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汾河东岸柴庄。东晋元兴元年(402年),北魏长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晋书· 吕光载记》: 东晋太元十年 (385),吕光自西域还,“苻坚高昌太守杨翰说其凉州刺史梁熙拒守高桐、伊吾二关。熙不从”。
即今四川华蓥市东北天池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广安州:天池铺“在州东八十里”。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北北滘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顺德县有“北滘墟”。
在今江西星子县南。《方舆纪要》卷84南康府: 田公堤“在府治南一里。万历二十一年,以石堤迤东一带湖水荡啮,渐及城址,郡守田琯因筑石堤长数百丈以卫之。民因谓之田公堤”。
在今河南卢氏县西。《明史·地理志》 卢氏县:“又西有白华关。”路通陕西。元末尝设兵戍守。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白马寺附近,遗址在陇海铁路两旁,为两个夯土圆丘。丘前原有德浩法师等所立的石碑,上书 “东汉释道焚经台” 七字。现石碑已迁移于白马寺内下僧院中。关于焚经台的传说大意是: 永平十四年 (7
即今香港九龙东北船湾。形势险要。清于此设粮船湾汛,有把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