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河关
在今云南蒙自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杨柳河关“在县西南,近王弄山长官司。山高箐密,深险可恃。《志》云, 自关而南,地名老寨,旁有白木、乐龙、老大等箐及奚乌石洞,皆险僻处也”。
在今云南蒙自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杨柳河关“在县西南,近王弄山长官司。山高箐密,深险可恃。《志》云, 自关而南,地名老寨,旁有白木、乐龙、老大等箐及奚乌石洞,皆险僻处也”。
春秋戎邑。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左传》:僖公十一年(前649),“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杜注:“扬、拒、泉、皋皆戎邑,及诸杂戎居伊水、雒水之间者。”
在今湖北阳新县东北八十里。《舆地纪胜》卷33兴国州:凤山洞“在永兴县东八十五里。《唐地理志》云,有凤山监。今有上、下白砂二寺”。《方舆纪要》卷76兴国州:凤山洞“相传南唐主李煜尝屯兵于此,依山筑城,今
宋大理置,属永昌府。在今云南施甸县北七里长官司。元属镇康路,后改石甸长官司。
明初改安南府置,属浙江行省。治所在丽水县(今浙江丽水市)。辖境当今浙江青田县以西之瓯江流域。洪武九年(1376)属浙江布政使司。清属浙江省。1912年废。元末朱元璋改处州路置,治丽水县(今浙江丽水市)
亦名两岐山。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寰宇记》 卷73九陇县: 两岐山 “在县西北二十七里。李膺记: 此山出木,堪为船。本琅岐山,语讹为两岐山也”。琅岐水因以而名。
一作庸。西周封国。在今河南新乡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 邶、庸、卫国是也。鄁,以封纣子武庚; 庸,管叔尹之; 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
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胙城县 (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 (621) 废。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四年废。
清嘉庆十二年(1807)置,属理塘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白玉县东南纳塔乡。一说在今新龙县西南弓龚纳。宣统三年(1911)改流,属登科府。
西汉置,属赵国。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 东南。《汉书·地理志》 注引师古曰: “在易水之阳。” 故名。《后汉书·和帝纪》: 永平七年(64),“易阳地裂”。即此。建安十七年 (212) 属魏郡。
即今山西运城市西北北相镇。《清一统志·解州》 “霍赵堡”条下:“又北相堡,在(安邑)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