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松山

松山

①即今河北易县西南七十里松山。《方舆纪要》 卷12清苑县: 松山,“其山多松”。因名。

②又作大松山。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以山上有古松盘曲,故名。北宋天禧四年 (1020),契丹主隆绪如鸳鸯泺,遂猎于松山。又明代永乐中北征,亦尝驻跸于此。

③在今内蒙古喀喇沁旗西界、河北围场县东界。《辽史·地理志》: 中京大定府有松山。同书 《游幸表》: 开泰九年 (1020) 八月,“猎于辽河之源”; 九月,“猎于松山”。清乾隆 《热河志》 卷66: 纳喇苏台山 “汉名松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旗西八十里”,即辽中京大定府松山。今围场县东境有大松树沟村,松山应在其近处。

④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松山乡境。明 《辽东志》卷1: 松山在 “ (锦州) 城南二十五里”。明宣德三年 (1428) 置中左千户所于此。《清一统志·锦州府一》: 松山 “在锦县 (今锦州市) 南十八里。山之西即旧松山所城”。明末,此为重要战场。崇祯年间,总督洪承畴守松山,为后金兵围攻,城破投降。

⑤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十里。《方舆纪要》 卷96霞浦县: 松山 “下有松山港。昔时风涛险恶,岁患溺舟,后流沙渐合,有径可行。正统九年,徙置烽火寨于山下。其对峙者曰后崎山。山全体皆石,巨细磊砢,争奇竞秀”。

⑥即今台湾省台北市东松山区。原为高山族凯达格兰平埔人猫里钖口社,清嘉庆二十年 (1815) 改为钖口。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松山。

⑦即今山东五莲县东分岭山。《水经·潍水注》:析泉水 “出析泉县北松山”。元于钦 《齐乘》 卷4称:“松山今曰分流山,在马耳山西。”

⑧在今甘肃永登县东北,接天祝藏族自治县界。《清一统志·兰州府一》: 松山 “在皋兰县北二百余里,接凉州府平番县界。有大、小二山。一名密哈山。番人谓肉密哈,言此山多禽兽可资肉食也。明永乐中,驱番部于河外,松山为内地。成化初,博啰入据河套,松山遂为所有。万历初,克酬卓哩克图等盘据松山,兰境每被荼毒。庄、凉遂成一线。后兵备张栋等分路堵剿,再大破之。自是遁迹沙漠,松山复为内地”。明、清于此置松山堡。


(1)古山名。(1)又称大松山。在今河北省赤城县西南。因山有松盘曲,故名。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契丹主隆绪如鸳鸯泺,遂猎于松山,即此。(2)在今辽宁省凌海市西南。西侧有松山堡,明宣德五年(1430年)置广宁中左千户所于此。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克松山,俘洪承畴等。(3)在今甘肃省永登县东北。明成化初为鞑靼侵占。万历初又归明有。明清时期于其地置松山堡。(2)村名。在福建省霞浦县东部、福宁湾西北侧。属州洋乡。人口 3350。以有山形似覆舟名覆舟山、船山,衍为今名。有造船、冷冻等厂。海产梭子蟹闻名。为福宁湾重要港口之一。有公路接沙闾公路。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参将黎鹏举在此抗倭大捷。(3)即“东望洋山”。


猜你喜欢

  • 闷璋

    亦称遮闷璋。在今云南盈江县南十三里。明弘治元年(1488)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为干崖宣抚司驻地。傣语“遮”为城,“闷”为万,“璋”为象,意即万象城。传说明代干崖宣抚司曾在此养象万只,故名。

  • 胶高县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胶县、高密二县胶济铁路以北地区析置,治夏庄 (今山东高密市东北夏庄镇)。取二县首字为名。1949年撤销,并入高密、胶县二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5年由胶县、高密两县胶

  • 鄂穆楚河

    亦名鄂穆曲河。为澜沧江南源。即今青海杂多、囊谦二县境之解曲 《昂曲)。《清史稿·地理志》 西藏: 澜沧江有二源: “一源发于匝坐里冈城西北巴喇克拉丹苏克山,名鄂穆楚河,俱东南流,至匝坐里冈城东北察木多

  • 柏家坪市

    一作百家坪。即今湖南宁远县北五十六里柏家坪镇。镇西有舂陵故城遗址。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宁远县图: 县北有柏家坪市。

  • 洈山

    一名起龙山。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南郡高成县: “洈山,洈水所出。” 《清一统志·荆州府一》: 起龙山 “在松滋县西南八十里。古名洈山,山腰有轿儿岩,山有田宜稻,旁有池曰黑龙,资以灌溉

  • 易堂

    在今江西宁都县城西北十里翠微峰 (金精峰)。《清一统志·宁都州》: 魏禧 “宁都人,结庐金精之翠微峰,与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邑李腾蛟、邱维屏、彭仕、曾灿及兄祥、弟礼等九人为易堂学”。世称 “易堂九子

  • 容裘水

    俗名洛水。即今陕西勉县东南养家河。北入汉水。《水经· 沔水注》: 容裘溪水 “南导巴岭山,东北流……又北径西乐城东,而北流注于汉”。

  • 哺饥坂

    一名哺鸡坡。在今山西新绛县北。《清一统志·绛州一》: “哺饥坂在州北五里,相传赵盾食翳桑饥人处。”

  • 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

    在今湖南平江县东七十里长寿镇。原为天主堂。1931年9月在此召开湘鄂赣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和军区。辖湖南省平江、浏阳、醴陵、岳阳、湘阴、临湘,湖北省大冶、阳新、通城、通山及江西省

  • 杨老坡

    即今贵州福泉县东南凤山镇。《清一统志·平越州》:杨老坡驿“在州城东。又有杨老坡站。旧有驿丞。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