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集
①即今安徽寿县西南板桥镇。明嘉靖《寿州志》 卷3: 板桥 “南五十里,王莹建”。清光绪《凤阳府志》 寿州: 板桥集在 “州西南七十里”。
②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桥集镇。明嘉靖 《寿州志》 卷1蒙城县有板桥集。清咸丰九年 (1859) 著名捻军首领陆连科殉难于此。
③即今安徽凤阳县东三十余里板桥镇。清光绪《凤阳县志》 卷3: 板桥 “在临淮东乡十里。旧以木渡。明嘉靖三十年……创造石桥,阅三岁而成,凡五孔十八弓,仍名板桥,以昭公德。旧无居人。兵燹后,归民萃聚,遂成市焉”。
①即今安徽寿县西南板桥镇。明嘉靖《寿州志》 卷3: 板桥 “南五十里,王莹建”。清光绪《凤阳府志》 寿州: 板桥集在 “州西南七十里”。
②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桥集镇。明嘉靖 《寿州志》 卷1蒙城县有板桥集。清咸丰九年 (1859) 著名捻军首领陆连科殉难于此。
③即今安徽凤阳县东三十余里板桥镇。清光绪《凤阳县志》 卷3: 板桥 “在临淮东乡十里。旧以木渡。明嘉靖三十年……创造石桥,阅三岁而成,凡五孔十八弓,仍名板桥,以昭公德。旧无居人。兵燹后,归民萃聚,遂成市焉”。
北魏置,属东益州。治所在苌广县(今四川广元市北嘉陵江西岸广坪河口附近)。后废。
北宋于灵关镇置,属卢山县。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北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20:“灵关镇砦在卢山县界,至县八十里。四面险峻,控带蕃界,今有土兵镇守。”
①指清代驻乌里雅苏台城的定边左副将军的辖区。乾隆中叶后统辖喀尔喀四部和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两区。相当于今蒙古国、俄罗斯额尔齐斯河上游、斋桑泊以东至东萨彦岭一带和中国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北部。清季通称外蒙古。
又名黄瓜堆、黄花堆。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北。《资治通鉴》: 唐景福元年 (892),李克用北巡,闻李匡威等将兵八万寇云州,“克用潜入新城,伏兵于神堆,擒吐谷浑逻骑三百,匡威等大惊”。即此。又称黄花堆。在今
亦作北安丰镇。即今江苏兴化市东北六十里安丰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江苏省东台市南部偏西。面积71.2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丰,人口 8200。以北宋范仲淹率民修堤筑堰,百姓从此“
即太和街。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北振太乡 (太和街)。
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坡头镇南。《清一统志·广东统部》:吴川营有把总驻大波。
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旧属西华县。明初置巡司于此。
即今广东陆丰县。明嘉靖《惠州府志》卷5:海丰县有东海滘墟。清雍正九年(1731)于此设陆丰县。
①三国魏改左冯翊置,治所在临晋县(今陕西大荔县)。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市、洛川县以南,宜君、蒲城二县以东,渭河以北地区。北魏移治高陆县(今陕西高陵县)。辖境缩小。北周废。隋大业三年(607)复置于冯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