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枞阳县

枞阳县

①西汉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枞阳县。一说在县东下枞阳。《汉书·武帝纪》: 元封五年 (前106) 南巡,“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东汉省。西晋曾复置。《晋书·陶侃传》: 庐江太守张夔 “召 (侃) 为督邮,领枞阳令”。后废。南朝梁复置,为枞阳郡治。陈属熙州。隋开皇十八年 (598)改为同安县。故县为枞阳镇。1954年湖东县迁此,次年改为枞阳县。

②南齐改徙阳侨县置,属晋原郡。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县境。一说今天全县东南始阳镇。后废。


(枞zōng) 在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属安庆市。面积 1808 平方千米。人口95.7万。辖14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枞阳镇。西汉置枞阳县。治今枞阳镇,属庐江郡。因城坐落枞川(古枞阳长河名)北岸得名。东汉废,南朝梁复置,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1949年析桐城、庐江、无为三县地置桐庐县,县人民政府驻汤沟镇,属皖北行署安庆专区。1951年因与浙江桐庐县同名,改为湖东县。1952年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55年县人民政府移驻枞阳镇,改名枞阳县。1971年属安庆地区。1988年为安庆市辖县。北部为低山丘陵,西部岗冲交错,东南部属湖滨、沿江洲圩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棉花、油菜籽为主。水产养殖业发达,特产中华绒毛蟹。工业有农机、造船、化工、纺织等厂。安枞、桐枞公路经过县城,合铜公路经县东北部,铜安、金吴公路横贯中部。菜子湖、白荡湖可通木帆船。沿长江设有枞阳、北埂、白荡等港站。名胜古迹有浮山风景区及方以智、姚鼐墓。纪念地有太平天囯枞阳会议旧址、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


猜你喜欢

  • 工山

    即今安徽南陵县西大工山。《清一统志·宁国府一》:工山“在南陵县西三十里,周七十里,高数千丈,县治之镇山也”。现该山区已发现自西周至唐宋采矿和冶炼遗址十余处,为古丹阳铜重要产地之一。

  • 石良集

    即今山东龙口市东南六十二里石良镇。清同治《黄县志》有石良集。1984年设镇。

  • 道院镇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南十里道院。元时建有上真道院,故名。

  • 赤竹山

    在今湖南黔阳县东南。《舆地纪胜》卷71沅州:赤竹山“在江安寨东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金龙山”条下:“赤竹山在县(治今黔城镇)东百四十里。冈陇盘纡,多赤竹。”

  • 鸭渌府

    唐渤海国置,建号西京。治所在神州 (今朝鲜慈城郡北鸭绿江南岸土城里; 一说即今吉林临江市)。辖境约当今吉林通化、白山、临江三市及抚松县南、朝鲜清川江以北地区。后废。渤海国置,并建号西京。治神州(在今吉

  • 房村口

    即今福建南平市北房村口。《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 房村口在 “府北五十里,与建宁府接界。自建宁而下者,至此为水陆会集之道,傍山临溪,据险而守,足为府境之保障。由此而南,则支径旁通,难于控御矣。

  • 阿里港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北里港乡驻地。清时商贸繁盛,凤山县丞曾驻此。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北里港乡。清时商旅贸易,五方鳞集,市极喧哗。凤山县丞曾驻此。

  • 罗目江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临江河。《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罗目江 “出峨眉山麓,右溪自小天池以东,左溪自黄茅平以北,直罗目县治之上五里。水石之胜,怪怪奇奇,自是合二溪之委是为江”。《方舆纪要》 卷7

  • 威楚县

    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降威州置,为威楚路治。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明洪武十五年(1382) 改楚雄县。古县名。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降威州置,治今云南省楚雄市。属威楚路。明洪武十五年(13

  • 金陵县

    唐武德八年 (625) 改归化县置,属扬州。治所即今江苏南京市。次年改为白下县。古县名。唐武德八年(625年)改归化县置,治今江苏省南京市。属润州。九年改名白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