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亭县
北魏正始中置,属广业郡。治所在今甘肃徽县西北伏家镇。后废为栗亭镇。杜甫 《发秦州》 诗云: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 五代唐清泰三年 (936) 复置,属成州。元至元中省入徽州。
古县名。北魏正始年间置,治今甘肃省徽县西北伏家镇。属广业郡。后废。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年)复置,属成州。蒙古废。
北魏正始中置,属广业郡。治所在今甘肃徽县西北伏家镇。后废为栗亭镇。杜甫 《发秦州》 诗云: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 五代唐清泰三年 (936) 复置,属成州。元至元中省入徽州。
古县名。北魏正始年间置,治今甘肃省徽县西北伏家镇。属广业郡。后废。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年)复置,属成州。蒙古废。
一名坛道山。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水经·涑水注》: “盐道山,其西则石壁千寻,东则磻溪万仞。 ……路出北, 势多悬绝, 来去者咸援萝腾崟,寻葛降深,于东则连木乃陟,百梯
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三门山。王翰《游三门记》:“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中。循河至三门,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三门之广,约二十尺。其东百
在今云南澜沧县西北。清光绪十三年(1887)设土外委驻守。
①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北八里王港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川沙县西北有“王家港”。②在今江苏东台市东北。清时有千总驻守。
明置,在今辽宁沈阳市南六十里十里河镇。为沈、辽间交通要冲。《清太祖实录》: 天命六年(1621) 三月,从沈阳攻辽阳,“前进至虎皮驿,军民俱已弃城遁,遂驻营”。
即㡉县。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 《续汉书·郡国志》、《魏书·地形志》 皆作惤县。
即今广东阳春市西北庙龙圩。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东安县西南有庙龙墟。
地区名。依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西爨范围约东起今贵州西缘,西至云南牟定县、南华县,北边包括武定、禄劝等县,南边沿红河至屏边、河口等县。从南北朝至唐代爨部有东西爨之分,东西两爨中心地区之位置,
①北魏改晋寿郡置,治所在晋寿县(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水经·漾水注》: 白水“东南流,注汉水,西晋寿, 即蜀王弟葭萌所封,为苴侯邑,故遂名城为葭萌矣。刘备改曰汉寿,太康中又曰晋寿”。后移郡县于今
金天眷元年(1138)置,治所在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正隆二年(1157)改名会宁府路,大定十三年(1173)复名上京路。辖境约当今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