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木桥
即今湖北武穴市西北栗木桥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 广济县 (治所在今县北梅川镇) 西南有 “栗木桥”。
即今湖北武穴市西北栗木桥乡。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 广济县 (治所在今县北梅川镇) 西南有 “栗木桥”。
一名石门。为中条山之别岭。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北。《水经·涑水注》:“(盐)泽南面层山,天岩云秀,地谷渊深,左右壁立,间不容轨,谓之石门。路出其中,名之曰径,南通上阳。”《隋书·地理志》:虞乡县有白径山。
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乔口镇。《水经·湘水注》: “湘水自高口戍东,又北,右会鼻洲。”杨守敬《水经注疏》 疑 “高口戍” 即 “乔口戍” 之讹。
西晋太康二年 (281)置,属毗陵郡。治所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长寿镇南。南朝宋改名暨阳县。古县名。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分无锡、毗陵二县置,治今江苏省江阴市东。属毗陵郡。南朝宋改名暨阳。属晋陵郡。隋废
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北二十里曹路。清时有把总驻守。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川沙县北有 “曹家路”。
即今河北灵寿县西北鲁伯山。《方舆纪要》卷14灵寿县: 楸山在 “县西北五十里,山多楸树,因名。东接凤凰石山,两山夹峙,道出其中,谓之龙门 口。《志》 云: 凤凰石山,峭壁万仞,登涉甚难,绝顶有石嵯峨,
在今河南洛宁县南。《后汉书·陈俊传》:建武二年 (26),“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李贤注:“金门、白马并山名。” 《水经·洛水注》: “洛水右会金门溪水,水
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之邛海。《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汙泽,因名为邛池。”清乾隆《西昌县志》卷1:邛池“亦名邛海,治东南十五里”。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杨斜镇。1946年9月当地解放后设商山蓝行政办事处(县级)治此。
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7昭平县 “浊水江” 条下: 富郡江 “源出贺县界,流经马江废县,入府江 (漓江)”。
一作曲笑儿泽、古泄兀儿。元汪罕夏季驻地之一。在今蒙古国和林格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