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五代方镇名。后周改威胜军置,治所在邓州 (今河南邓州市)。北宋初废。②五代吴越置,治所在婺州 (今浙江金华市)。北宋废。③蒙古至元四年 (1267) 于女菁平置,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元
北魏永安中置,属东武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市南之古镇营。北齐废。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6景东府引《滇纪》云:“旧在府西南,跨澜沧江上。后汉永平初所建。明朝永乐初修,高广千仞,两岸峭壁林立,飞泉急峡,复磴危峰,森罗上下,熔铁为柱,以铁索系南北
即今吉林九台市南波泥河乡。清光绪《吉林通志》 卷15吉林府: 西 “一百三十里波泥河子屯”。
元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帕达利湖畔。元《经世大典》: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甫打怜站”。明改伏答林站。元置,在今俄罗斯共青城南黑龙江西岸帕达勒。明为伏答林站。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英德府置,属江西行省。治所在真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及翁源县地。至元二十三年 (1286) 降为英德州。大德四年 (1300) 复升为路。至大元年(
又名湓城。相传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灌婴所筑。即今江西九江市。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得名。《晋书· 地理志》 武昌郡: 柴桑 “有湓口关”。《资治通鉴》: 东晋咸和三年 (328),“祖约遣祖涣、桓抚
一作全林州。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义宁县置,属沁州。治所在今山西安泽县北二十六里和川镇。大业三年 (607) 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和川县。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废。元祐元年 (1086)复
亦作中江。即今四川中部沱江。六朝以来有中水之称。《宋书·臧质传》:东晋义熙九年(413),“高祖遣朱龄石统大军伐蜀,命(臧)熹奇兵出中水”。即此。古水名。即今四川省长江支流沱江下游。《水经注·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