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里
①即春秋时之桑隧。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左传》: 成公六年 (前585) 冬,“晋师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御诸桑隧”。杜注: “汝南朗陵县东有桑里,在上蔡西南。”
②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二十里。《资治通鉴》: 南朝宋大明三年 (459),“上命沈庆之为三烽于桑里,若克外城,举一烽,克内城,举两烽,擒刘诞,举三烽”。胡三省注: “桑里,在广陵城西南。”
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南。《资治通鉴》:南朝宋大明三年(459年),沈庆之攻广陵城,孝武帝命其筑三烽火台于桑里,即此。
①即春秋时之桑隧。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左传》: 成公六年 (前585) 冬,“晋师遂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御诸桑隧”。杜注: “汝南朗陵县东有桑里,在上蔡西南。”
②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二十里。《资治通鉴》: 南朝宋大明三年 (459),“上命沈庆之为三烽于桑里,若克外城,举一烽,克内城,举两烽,擒刘诞,举三烽”。胡三省注: “桑里,在广陵城西南。”
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南。《资治通鉴》:南朝宋大明三年(459年),沈庆之攻广陵城,孝武帝命其筑三烽火台于桑里,即此。
北宋置,属真阳县。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连江与北江汇合处之江口咀。古镇名。在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南连江注入北江处。北宋属英德县。明初于此置洸口巡检司。
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码头镇旁。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4南康府星子县:“又出北门五里至五里牌,迤西行五里至马头岭。”
在今福建泰宁县北。明嘉靖 《邵武府志》 卷2山川: 钟石山 “形如覆钟”,故名。《方舆纪要》 卷98泰宁县: “钟石山在县北十五里。形如覆钟。周围壁立,其上坦平,下临清溪,高可百尺,缘崖为径。”
一作口。 又名贵池口、 池口。 即今安徽贵池市秋浦河入江口。《宋书·张兴世传》: 刘胡遣袁部将沈仲玉领千人取南陵, 迎接粮运, “行至贵口,不敢进”。《
即今甘肃民乐县东南永固乡。《清一统志·甘州府》:永固城在“本朝顺治八年筑堡。周四里。设副将镇守”。
①东晋元帝时置,属寻阳郡。治所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义熙时废入彭泽县。南朝梁复置,寻废。萧韶封上甲侯即此。②亦作甲县。南朝梁置,为上甲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夹河镇。《南史·孙韶传》:韶“初封上甲县
亦作浮屠关、佛图关。即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西佛图关。因上有石佛像,故名。为重庆市西重要关隘。《元史·李进传》: 己未年 (1259) 八月,与宋军 “又战浮图关”。即此。
①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原芙蓉湖西北部。《寰宇记》卷92常州无锡县:“上湖一名射贵湖,一名芙蓉湖,一谓之无锡湖,在晋陵、江阴、无锡三县界,东去州五十九里。东南流为五泻水。”《清一统志·常州府一》 “芙蓉湖”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龙冈县(北宋末改名邢台县,在今河北邢台市)。《元和志》卷15邢州:“以邢国为名。”大业三年(607)改为襄国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邢州。天宝元年(742)改为巨鹿
又名四顶山。在今安徽肥东县南。《隋书·地理志》:庐江郡襄安县有四鼎山。《方舆胜览》卷48庐州:四顶山,“《郡国志》:魏伯阳炼丹之所”。《清一统志·庐州府一》 引《县志》:“山俯瞰巢湖,上有四峰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