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梁山县

梁山县

①北周天和二年 (567) 置,属万川郡。治所在今四川梁平县西聚奎镇 (黄土坎)。《寰宇记》卷149梁山军: 梁山县 “盖因界内高梁山为县名”。隋属巴东郡。唐属万州。北宋乾德三年 (965) 移治今梁平县。开宝三年 (970) 为梁山军治。《宋史·常恩德传》: 淳化中,李顺义军东下,与官军激战于“梁山”。元为梁山州治。明洪武七年 (1374) 州废,县属夔州府。清雍正十二年 (1734) 改属忠州。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2年因与山东之梁山县同名,改为梁平县。

②唐置,属武峨州。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后废。

③1949年8月改昆山县置,属平原省。治后集(今山东梁山县)。1952年改属山东省。


(1)古旧县名。北周天和二年(567年)置,治今重庆市梁平县西兴隆街。属万川郡。“因界内高梁山为县名”(《太平寰宇记》)。隋属巴东郡。唐属万州。北宋开宝三年(970年)移治今梁平县,为梁山军治。元为梁山州治。明属夔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忠州。1952年因与山东省梁山县重名,改名梁平县。(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南部,西北邻河南省。属济宁市。面积961.2平方千米。人口71.5万。辖10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梁山镇。春秋鲁在县西北置范邑。秦于范邑置范阳县,属东郡。西汉改为范县,东汉、魏、晋因之。北魏范县属兖州东平郡;又置寿张县,治今寿张集,属济州东平郡。北齐废范县。隋寿张县属济北郡。明置梁山集巡检司。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废。沿至清末,为寿张、汶上、郓城等县地。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为寿张、昆山、东阿县地。1939年设昆山县,治寿张集(今梁山镇西北)。1949年改昆山县为梁山县,治今梁山镇。以境内梁山得名。《读史方舆纪要》梁山:“本名良山,汉梁孝王常游猎于此,因改为梁山。”1953年南旺县部分并入,属菏泽专区。1967年属菏泽地区。1989年属济宁市。地处鲁中南山地向鲁西北平原过渡地带的西部边沿。中部有残丘分布,余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要农产有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等,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为主,为鲁西黄牛、小尾寒羊、淡水鱼、棉花、商品粮五大生产基地。工业有机械、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造纸、印刷、食品等。有220国道、蒙馆公路、聊商公路等过境干线公路和梁肥、梁济、梁兖等专线公路。京九铁路经此,设有梁山站。名胜古迹有水泊梁山风景区、雪花莲台、梁孝王墓、十里杏花城、八角琉璃井等。有“梁山战斗”纪念地。


猜你喜欢

  • 闻家湖

    即今浙江嘉兴市北三十余里梅家荡。《方舆纪要》 卷91嘉兴府: 闻家湖在 “府东北三十三里。湖周千顷。《志》 云: 鸳鸯湖以此诸水,汇流于府东北二十里间,有天荒、许家、毛头、菜花及祥符诸荡,回环连绕,闻

  • 秀江驿

    在今江西宜春市北。《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宜春县:秀江驿“在府城北。旧为秀川公馆,洪武初改置驿”。清时裁。明洪武初置,在今江西省宜春市东。属袁州府。清废。

  • 宁远砦

    ①北宋咸平六年(1003)置,属府州。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南。②北宋天禧二年(1018)置,属秦州。即今甘肃武山县治。熙宁五年(1072)改属通远军。崇宁三年(1104)升为县。金仍废为砦,元至元中复置县

  • 栲栳山

    ①即今山西大同县东北十七里阁老山。《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栲栳山 “景泰初,敌寇大同,镇帅郭登帅兵饵之,行七十里,至水头。……追四十里,至栲栳山,尽夺所掠而还”。②在今安徽灵璧县北五里。《方舆纪

  • 嵻㟍城

    在今甘肃临洮县北。 《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东晋义熙四年 (408), “ (炽盘) 筑城于嵻㟍山以据之”。《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七年 (411),西秦乞伏乾归 “复以子木弈干为武威

  • 首阳县

    西汉置,属陇西郡。治所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水北岸。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改为渭源县。古县名。汉置,治今甘肃省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属陇西郡。《汉书·冯奉世传》:永光二年(前42年),征陇西羌,冯奉

  • 公沙山

    在今山东平度市北十八里。《清一统志·莱州府一》:公沙山,“《州志》:相传汉公沙穆故居在此”。

  • 老人泉

    又名老翁泉。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七里苏坡山。《方舆胜览》卷53眉州有老人泉。北宋著名学者苏洵于此见白发老翁,故名。苏洵死后葬此。苏轼《送贾讷倅眉》诗自注:“先君葬于蟆颐山之东二十余里,地名老翁泉。”

  • 高梁山

    ①即高凉山。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 高凉山,“ 《志》云: 山本名高梁,群峰并耸,盛夏如秋,故改梁为凉”。②即今四川梁平县东南与万县交界之精华山 (铁凤山)。《隋书·

  • 阳人

    又名阳人聚。战国楚邑。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战国策·韩策二》:“郑强为楚王使于韩,矫以新城、阳人,合世子以与公叔争国。”《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元年(前249),“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