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梓潼县

梓潼县

西汉元鼎元年 (前 116) 置,为广汉郡治。治所即今四川梓潼县。《寰宇记》 卷84梓潼县: “以县东倚梓林,西枕潼水,以此为名。” 东汉属广汉郡。建安二十二年 (217) 为梓潼郡治。西晋永嘉后徙郡治涪县,以梓潼为属县,孝武时仍移郡来治。南朝宋属梓潼郡。西魏于此置潼川郡,移梓潼县于郡南三十里,改为安寿县。隋开皇三年(583) 郡废,移安寿县于旧梓潼城。大业三年(607) 复名梓潼县,属普安郡。唐属剑州。南宋属隆庆府。元属剑州。清初属保宁府,雍正五年(1727) 属绵州。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北部。属绵阳市。面积1438.6平方千米。人口38.2万。辖11镇、16乡。县人民政府驻文昌镇。西汉置梓潼县,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故名(见《太平寰宇记》)。为广汉郡治。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置梓潼郡,县为郡治。西魏改县名安寿,置潼川郡,移县治于郡南。隋开皇三年(583年)郡废,县治迁返。大业三年(607年)复名梓潼县,属普安郡。唐属剑州。南宋属隆庆府。元、明属剑州。清初属保宁府。雍正五年(1727年)改属绵州。1913年属川西道,1914年属西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建梓潼县苏维埃政府。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绵阳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绵阳专区。1968年改属绵阳地区,1985年属绵阳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低山丘陵区。梓潼江北南纵贯,左纳金天河、沙子河(马鸣河)南流出境。东南部有宝石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棉花及油菜籽。中药材桔梗著名,称“凤桔”。有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等工业。川陕公路纵贯南北。名胜古迹有七曲山大庙、卧龙山千佛崖、梓潼汉李业阙及西崖寺等。是“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风景区。


猜你喜欢

  • 明阳郡

    隋大业间置,治所在明阳县(今贵州德江县西北)。辖境相当今贵州凤冈、绥阳、湄潭三县及德江县西部地。唐初废。

  • 彭城镇

    ①北宋置,属南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西南世阳乡西十里,俗呼彭寺镇。②即今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西南彭城镇。旧属磁州 (今磁县),清设州判驻此。盛产陶瓷,为邯郸市陶瓷中心。(1)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南部。面

  • 云间

    古地名。江苏旧松江府的别称。指今上海市淞南部分。因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南宋绍熙年间杨潜所撰上海地区地方志,名《云间志》。古华亭县(今上海松

  • 白雀店

    又称白雀园集。即今河南光山县东南白雀镇。明嘉靖《光山县志》卷1《里店》:白雀店“在县东南七十里”。

  • 连彭桥

    又名新彭桥。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清白江上,为新繁通往彭县要道。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1新繁县:连彭桥,“《县志》,在县北十里清白江渡上流,新、彭往来必径也。前皆船渡,屡经大水,岸崩河阔,水分小支, 中间

  • 庄浪州

    元大德八年(1304)降庄浪路为州,属凤翔路。治所即今甘肃庄浪县西北南湖镇。辖境相当今甘肃庄浪县北部地。明洪武三年(1370)属凤翔府,八年(1375)降为庄浪县。元大德八年(1304年)降庄浪路为州

  • 滶口镇

    即今陕西汉阴县。 南宋绍兴二年 (1142)移汉阴县于此。 《清一统志 ·兴安府》: 滶口镇 “今汉阴厅治”。

  • 奄蔡国

    又名阿兰。汉西域国名。在康居西北,即今中亚咸海、里海北部草原。《史记·大宛列传》:安息 “北有奄蔡”。《汉书·西域传》: “其康居西北可二千里,有奄蔡国。控弦者十余万人。与康居同俗。临大泽,无崖,盖北

  • 纳孟寺

    亦名郎木寺、纳摩寺。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南郎木寺乡。民国谢培筠《川西藏事辑览》第四编:热当坝西四十里有“纳摩寺”。

  • 九堡墟

    即今江西瑞金市西北二十六里九堡镇。明嘉靖《赣州府志》卷5瑞金县:“九保(墟),县西北。”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4作九堡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