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平县

武平县

①东汉置,属陈国。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西北四十里庙王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建安元年 (196),封曹操为武平侯于此。西晋属梁国。东晋废。北魏正始中复置,属陈留郡。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为鹿邑县。

②南齐置,属南襄郡。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西魏废。

③唐武德四年 (621) 改崇平县置,属道州,次年属交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永福东南平州。天宝初属交趾郡,至德二年 (757) 属镇南都护府,大历三年 (768) 属安南都护府。后废。

④北宋淳化五年 (994) 升武平场置,属汀州。治所即今福建武平县。因武平场而得名。元属汀州路。明、清属汀州府。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

⑤金大定七年 (1167) 改武安县置,属大定府。治所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南塔乡 (白塔子)。承安三年 (1198) 改属高州。泰和四年 (1204)复属大定府。元属武平路 (后改大宁路)。明初废。


(1)古县名。(1)东汉置,治今河南省鹿邑县西北。属陈国。建安元年(196年)封曹操为武平侯于此。晋初属梁国。后废。北魏正始中复置,属陈留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鹿邑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越南永福省永福县东南平州。先后属道州、交州。后废。(3)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武安县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白塔子村。初属高州。后属大定府。元属大宁路。明洪武中废。(2)旧县名。闽西苏区设。1929年置,治武平县(今属福建)。1931年初与上杭县合并置杭武县。1932年初复置,仍治县城。1935年撤销。(3)今县名。在福建省西南部,邻接江西、广东两省。属龙岩市。面积 2635 平方千米。人口36.5万。辖6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平川镇。晋为新罗县地。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长汀县西南地(今平川、中山)置武平镇。五代王闽置武平场。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场为县,沿用场名。县治武溪里(今中山),属汀州。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县治迁武平(今平川镇)。元属汀州路。明属汀州府。1913年属西路道(1914年改属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1929—1934年,先后成立武平、杭武县苏维埃政府。1949年属第八专区,1950年属龙岩专区,1971年属龙岩地区。1996年属龙岩市。地处闽西南低山丘陵地区、武夷山南段。中山溪、桃兰溪流贯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富森林等资源。农产以稻为主,并产烟草、油菜籽、香菇、笋干、松脂等。矿产有煤、铁、锰、钨。工业有森工、食品、机械、化肥、水泥等。洋万、围禾、深山公路经此。纪念地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军事检阅场、红四军军部及前敌委员会旧址和武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灵洞山(西山)、狮岩石洞、丹井温泉为境内名胜。


猜你喜欢

  • 建平城

    在今河南夏邑县西南五十九里马头镇。《魏书·地形志》 马头郡: “天平中复,治建平城。”即此。

  • 雁翅陡门渡

    亦作雁翅㘰门。 即今安徽宣州市北雁翅乡。清光绪 《宣城县志》 卷4: 雁翅陡门渡 “上、下二渡”。

  • 芷江县

    清乾隆元年(1736)置,为沅州府治。治所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民国初为湖南辰沅道治。1922年直属湖南省。1986年改设芷江侗族自治县。古旧县名。清乾隆元年(1736年)置,治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

  • 榆木岭关

    明置,属迁安县。为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六十四里。《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榆木岭关在 “县西北七十五里。有关城。其西接青山口。《边略》 云: 青山口东第一关也”。清于此设把总驻守。

  • 祖山

    ①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南。《辽史·地理志》 祖州: “有祖山,山有太祖天皇帝庙,御靴尚存。……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殿南岭有膳堂,以备时祭。门曰黑龙。东偏有圣�&

  • 固底镇

    金置,属北海县。即今山东潍坊市寒亭镇北二十里固堤镇。

  • 锡义山

    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水经·沔水注》:锡县 “有锡义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上有石坛,长十余丈,世传列仙所居。今有道士,披发饵术,恒数十人。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其草有风不偃,无风独摇”。《新

  • 龙源口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南。1928年6月, 中国工农红军在此与国民党军发生激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称为“龙源口战斗”。村名。在江西省永新县城西南部、七溪岭北麓。属龙源口镇。人口100。清光绪年间建村,

  • 穿崖囤

    在今贵州遵义、仁怀两县间。《明史·吴广传》: 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征播之役,“ (郭)通绪扼穿崖囤,广督土汉军击破之”。约在今贵州省遵义、仁怀二县间。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吴广

  • 巴碌头

    古海角名。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岸兰沙西北的珀拉克。为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线所经。名见《郑和航海图》。明张燮《东西洋考》卷9“西洋针路”条作巴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