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昌县

武昌县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 (221) 吴孙权改鄂县置,为武昌郡治。治所即今湖北鄂州市。从公安迁都于此。《三国志·吴书 ·吴主传》: 黄龙元年 (229)夏,孙权在 “南郊即皇帝位”。九月迁都建康,“征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掌武昌留事”。孙皓时又尝都此。隋属江夏郡。唐属鄂州。南宋嘉定五年 (1212)为武昌军治,十五年 (1222) 改为寿昌军治。元属武昌路。明属武昌府。1913年改名寿昌县。1914年改为鄂城县。

②南齐置,属南襄郡。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西魏废。

③唐如意元年 (692) 析河间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神龙元年 (705) 改名唐兴县。

④唐神功元年 (697) 改霍丘县置,属寿州。治所即今安徽霍丘县。景云元年 (710) 复为霍丘县。

⑤辽置,为信州治。治所在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秦家屯镇东新集城。元废。

⑥1913年改江夏县置,为湖北省省会。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民国初为湖北江汉道治。1932年直属湖北省。1949年与汉口、汉阳合并设武汉市。1960年徙县治于纸坊镇。


(1)古县名。(1)武周神功元年(697年)改霍山置,治今安徽省六安市。属寿州。唐神龙元年(705年)复改名霍山县。(2)辽置,治今吉林省公主岭市西北新集城。为信州治。元废。(2)古旧县名。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改鄂县置,治今湖北省鄂州市。为三国吴都。孙大帝黄龙元年(229年)还都建业。甘露元年(265年)至二年孙皓又都此。先后为武昌郡和江夏郡治。两晋、南朝时为武昌郡治。隋属江夏郡。唐、北宋属鄂州。南宋为寿昌军治。元属武昌路。明、清属武昌府。1913年改寿昌县。(3)旧县名。1912年改江夏县置,治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1926年城区析出设市。1960年县治由市区迁治纸坊镇。1995年撤销,改设武汉市江夏区。


猜你喜欢

  • 龙首渠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井渠。西汉武帝时开凿。自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引洛水东南流,至今大荔县西仍入洛水。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土松渠岸易崩,乃凿井在井下开渠通水,长十余里。历十余年始通。《史记·河渠书

  • 阿木尼厄枯山

    或作阿母尼额枯山。在今青海天峻县西北,布哈河发源于此。《清史稿·地理志》:青海“西北二百余里,有阿木尼厄枯山,东北近甘、凉二州之边。……番语称祖为‘阿木尼’”。

  • 石峰堡

    在今甘肃通渭县北六十里华阳山上,四面险绝,沟堑纵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回民据此起义。《清一统志·巩昌府二》:石峰堡“今设守备驻此”。在今甘肃省通渭县东北。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四月,回

  • 苏村市

    即今江西玉山县西苏村。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广信府玉山县有苏村。

  • 龙牙国

    古岛屿名。即今印度尼西亚林加岛。清谢清高《海录》卷中:龙牙国“在旧港北。由峡口水路到此,顺风约三日。由此北行日余,则为柔佛。西北行日余,则至霤哩。此山多木,大者数十围。中华洋船至此,多换桅柁”。

  • 齐子岭

    一名秦岭。即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里秦岭山。北周、北齐分界处,为双方攻守要地。《周书·杨㯹传》: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及齐神武围玉壁,别令侯景趣齐子岭”。《周书·武帝纪》:建德五年(5

  • 华阴庙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五里。即西岳庙。俗称华阴庙。庙内古木千株,碑碣林立。

  • 松滋郡

    东晋成帝时侨置,属扬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安帝时废为松滋县。

  • 永昌关

    明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73四川行都司:永昌关“在会川卫城西三十里”。

  • 黄牛庙站

    元置,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黄陵庙。明初废。元置,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黄陵庙。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