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都山

武都山

①即武担山。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北隅北较场。《寰宇记》 卷72华阳县: “武担山在府西北一百二十步。一名武都山。”

②即古紫岩山。在今四川绵竹县西北。《方舆胜览》 卷54汉州: 武都山 “在绵竹县。即蜀王妃所生之地”。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9绵竹县引 《高僧传》: “县北三十里紫岩山,极高大,亦谓之绵竹山,亦谓之武都山。” 后人以为即 《华阳国志· 蜀志》 所载蜀王妃所生之武都山。实因南朝宋置武都侨郡于此而得名。

③在今陕西凤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56凤县:武都山 “在县 (今凤州镇) 南六十里。山有谷,产雄黄”。

④在今甘肃武都县西。《方舆纪要》 卷59阶州:武都山在 “州西七十里。州西面之大山也”。

⑤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十里。《清一统志· 阶州一》: 武都山,“山甚高大,为一方巨瞻”。


猜你喜欢

  • 安寿县

    西魏改梓潼县置,属潼川郡。治所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三十里石牛镇。隋开皇三年(583)移治今梓潼县,大业三年(607)复改为梓潼县。古县名。西魏改梓潼县置,治今四川省梓潼县南。属潼川郡。隋开皇三年(583

  • 杨阁老

    在今湖南沅江市西北二十里。明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杨嗣昌葬此,故名。

  • 汉武台

    即望海台。汉武帝时置,在今河北黄骅市东南。《水经·淇水注》:清河“枝津右出焉,东径汉武帝故台北。《魏土地记》曰:章武县东一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又

  • 双庙子

    ①即今辽宁昌图县东北双庙子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昌图府图:东北有双庙。民国《昌图县志》图:东北有双庙子。②今黑龙江省兰西县。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兰西县,地当呼兰河西,旧名双庙子。”集

  • 委粟津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黄河津渡处。《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七年 (430),“魏安颉自委粟津济河,攻金墉”。在今河南省范县东古黄河上。北魏神䴥三年(430年),魏伐宋,魏将安颉自委粟津济河

  • 孟店镇

    北宋置,属云阳县。即今陕西三原县西北孟店村。古镇名。在今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东北。北宋时属云阳县。

  • 铅山千户所

    明洪武二年 (1369) 建,直隶江西都司。故址在今江西铅山县城西。

  • 归唐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肆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

  • 百丈溪

    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南之名山河。《明史·地理志》雅州:“又有小溪,一名百丈河,至州界,俱合流于青衣江。”

  • 无患桥

    在今福建福清市西宏路镇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清县:无患桥“在宏路驿东南。宋熙宁七年建,明朝成化十九年修,长二十有九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