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都郡

武都郡

①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治所在武都县 (今甘肃西和县南仇池山东麓)。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成县、徽县、西和、两当、康县及陕西凤县、略阳等县地。东汉移治下辨县 (今成县西三十里)。三国魏黄初中改置武都西部都尉,后入蜀。西晋复置武都郡,愍帝末没入杨氐。

②北魏太延二年 (436) 置,属岐州。治所在虢县 (西魏改洛邑,即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辖境相当今陕西宝鸡市县地。隋开皇初废。

③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置,属南秦州。治所在石门县 (今甘肃武都县西北四十里石门乡,一说在今武都县东南)。西魏为武州治。北周改为永都郡。隋大业初改武州复置武都郡,治所在将利县(今武都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武都、文县、康县等地。武德初复为武州。天宝初改为武都郡,乾元初复为武州。地处嘉陵江上游,山川险要,是陇右通往巴、蜀的交通要冲。十六国时,氐族杨氏曾据此建国。

④亦名南武都郡。南朝宋以秦州流民置,属益州。治所武都县 (今四川绵竹县西北遵道镇)。齐废。

⑤南朝宋元嘉中侨置,属益州。治所在下辩县(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武连镇南五里)。齐改为扶风郡。


(1)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以白马氐地置,治武都县(今甘肃西和县西南)。东汉移治下辨县(今成县西)。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西和、成县、康县、陇南、两当、徽县及陕西省略阳、凤县等市县地。属凉州。三国蜀汉属益州。西晋属秦州。北魏移治石门县(西魏改为安育县,北周改为将利县,今陇南市东南)。属梁州。辖境约当今陇南市一带。西魏为武州治。北周改为永都郡。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武州为武都郡。地当陇、蜀通道,山川险阻,为陇右通往巴蜀的交通要道。三国蜀汉诸葛亮伐魏,先取武都。十六国时氐族杨氏曾据此建国。(2)北魏太延中置,治虢县(西魏改名洛邑县,今宝鸡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宝鸡市一带。属岐州。隋开皇初废。


猜你喜欢

  • 诺川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为羁縻诺州治。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黄胜关北,为诺州治。后因地入吐蕃,侨治庆州(今甘肃庆城县)境内,寻废。

  • 南乡

    即今广西横县西南南乡镇。明置巡司于此。

  • 白马堡

    明置,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4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白马堡在“卫东北二百九十里。又东十里即晒经关也。堡为分宰猡诸番市历处”。

  • 丁溪山

    又名铁山。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寰宇记》卷107信州上饶县:铁山“在县东南七十里。又名丁溪山。先任百姓开采,官收什一之税,后属永平监,今废”。又称铁山。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东南。北宋时为冶铁之所,属永平监

  • 轩辕陵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清一统志·陕州二》:轩辕陵“在阌乡县南十里铸鼎原”。

  • 抱冰堂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首义公园内。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建。为张之洞由湖广总督调任清军机大臣时,鄂军捐建之生祠。张之洞号抱冰。因以为名。

  • 闻麖嶂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永安县: 闻麖嶂 “本名簾紫嶂。宋末帝昺航海,丞相文天祥收败卒屯此,夜闻黄麖鸣,遂徙南岭。其寨址阶石尚存,相连者曰山谷嶂”。在今广东省紫金县东。本名

  • 开建县

    南朝宋文帝时析封阳县置,属临贺郡。治所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南丰镇东。以开江为名。寻为宋建郡治。大明元年(457)郡废,县属临贺国。梁为南静郡治。隋平陈郡废,县改属连州。大业初属熙平郡。唐属封州。北宋开宝

  • 哨楼山

    即正洲隘。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镇舟镇(正州场)。清同治 《高县志》 卷6: 哨楼山“在正州。突兀高朗,登临四顾,群山在目。曩时镇雄夷猓相侵,居民于此建楼探哨,故名”。

  • 老君场

    即今四川南充市东老君镇。民国《南充县志》卷1:老君场“在县治东四十五里。俗名老君桥,因旧有老君观,前有废桥,故名。顺渠大道,创市于乾隆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