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里山
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水经·洛水注》: 武里水 “南出武里山”。即此。
即今陕西洛南县南五十里中干山。《水经·洛水注》: 武里水 “南出武里山”。即此。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治所侨置于庆符县(今四川高县西北庆符镇)。《元史·地理志》:“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领豕蛾夷地,在庆符向南抵定川。”辖境相当今四川高县、筠连等县地。明初
在今广西邕宁县东。《舆地纪胜》 卷113横州: 鱼流山 “在永定县西六十里。中有溪,每至水潦泛涨,水流甚急,鱼自溪顺流而下”。
①西晋永兴元年(304)分长城县置,属义兴郡。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与江苏宜兴市接界。隋废。②南朝梁置,属上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东。隋开皇十八年(598)废入桐柏县。③西魏置,属偏城郡。治所在今
1942年改牟海行政区置,治所在夏村(今山东乳山市)。1945年改为乳山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2年由牟海行政区(县级)改置,治夏村(今乳山市夏村镇)。1945年改名乳山县。
春秋晋地,战国属魏。在今山西临猗县南铁匠营村。有盐池。《孔丛子·陈士义篇》 云鲁人猗顿在此以盐致富之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其滋息不可计,资拟王公,驰名天下”。西汉置猗氏县。古邑
在今四川得荣县西南龙绒村。为古喇嘛寺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982年修复大小金殿。
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北。《清一统志·凤阳府二》: 皇觉寺 “在府东南二里。明太祖微时,尝为寺僧。洪武初敕建,改名龙兴寺” (移至今县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明史·太祖纪》: “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在今浙江余杭市东南。《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天玺元年 (276),“吴郡言临平湖自汉末草秽雍塞,今更开通。长老相传: 此湖塞,天下乱; 此湖开,天下平”。宋 《淳祐临安志》 卷10临平湖: “
亦名涌泉山。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三十里。《元和志》 卷33梓州通泉县: 通泉山 “在县 (旧治在今洋溪镇) 南二里。山前有石虾蟆,高七八尺”。《寰宇记》 卷82通泉县: 通泉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东临涪
即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司吾山。 西汉置司吾县,以此山名。《宋史·魏胜传》: 南宋绍兴末,胜 “知海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 遣其子昌同㟃峿山首领张荣,持旗榜往结山东忠义”。古山名。即今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