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阳镇

武阳镇

①北宋熙宁七年 (1074) 省武阳县为镇,属融水县。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武阳附近。明、清时置巡司于此。

②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武阳司村。明嘉靖八年(1529) 置巡司于此。


(1)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武阳。北宋属融水县。明、清时置巡检司于此。(2)今镇名。(1)在浙江省武义县东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66.2平方千米。人口6.8万。镇人民政府驻武阳,人口4.8万。老区在溪北,为主要商业区。溪南为新区。武周天授二年(691年)置县后历为县治。1930年置镇,以熟溪古名武阳川而名武阳镇。1946年改名壶山镇,以镇壶山得名。1950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改壶山公社,1961年复称壶山镇,1992年再名武阳镇。产稻、油菜籽、茶叶、蚕茧、竹木等。有机械、轧钢、金属拉丝、棉纺、服装、制伞等厂。有解放桥、熟溪桥、壶山桥相连。金温铁路经镇北。上松公路经此,永武公路终点。熟溪桥为宋建屋盖式古桥。镇东北金鞍山有明建发宝象龙塔。(2)在江西省瑞金市西南部。面积131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坪布圩,人口 4880。以处武阳地片名武阳圩。1950年为武阳、安福等乡,1958年合并设武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8年改设镇。产稻、甘蔗。有建材、家具、玻璃纤维等厂及钨矿。206国道经此。境内武阳桥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桥”之称。(3)在江西省南昌县中部偏南。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武阳,人口 2500。以武阳渡得名武阳街。1949年属武阳等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8年设武阳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主产稻。有农机、农具、砖瓦、造纸等厂。公路西通县城、北接南峡公路。(4)在湖南省绥宁县东部。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武阳,人口 3500。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置武阳寨,明设巡检司,因在武岗之阳得名。1956年设武阳乡,1958年为武阳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木材、柑橘、茶叶。特产松香、竹笋、板栗、玉兰片。有茶叶加工、地板条、服装等厂。设有圩场,为县东部重要集镇和交通枢纽。有洞通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白崖洞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湖南龙山县东北三十九里石牌洞。明属永顺宣慰司。清废。

  • 自鸣山

    一名神山,亦名鸣山。在今江西贵溪县西五十里。《舆地纪胜》卷21信州:自鸣山,“《旧经》云:上有湖,中有藤围丈余, 上干云霄,枝叶四垂。天欲雨则水涌有声,故名自鸣山”。《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贵溪县:自

  • 张家山宋

    即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庄镇西南张家楼子。1940—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沂北县治此。

  • 格吉麦玛土司

    清末置,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东北境子曲上流。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 卷上: “格吉麦马、格吉班马、格吉得马三族,同驻牧杂曲及子曲河上流。”

  • 新地墟

    即新利墟。今广西苍梧县南五十里新地镇,西与藤县接界。

  • 窦信岔堡

    北宋置,属镇戎军熙宁砦。在今宁夏固原县北。后废。

  • 抹必力赤巴山

    即今青海西南之巴颜喀喇山。明宗泐 《望河源》 诗序: “河源出自抹必力赤巴山,番人呼黄河为抹处,犁牛河为必力处: 赤巴者,分界也。其山西南所出之水则流入犁牛河,东北之水是为河源。”

  • 苦菜山

    一名黄城山。在今河南叶县西南。《水经·��水注》: “叶县有方城。 郭仲产曰: 苦菜、 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寻此城致号之由,当因山以表名也。苦城即黄城也。”

  • 垂都

    战国魏邑。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南。《战国策·魏策三》: 朱己谓魏王曰,“秦十攻魏,五入国中,边城尽拔; 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南。《战国策·魏策

  • 楚邑名。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二十五里。《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 冬,“吴伐楚,入棘、栎、麻”。杜注: “棘、栎、麻,皆楚东鄙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