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比阳县

比阳县

西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晋属南阳国。南朝宋改属广平郡。北魏改置阳平县。隋开皇七年(587)改为饶良县。大业三年(607)复置比阳县,移治今泌阳县,为淮安郡治。唐为唐州治。天祐三年(906)徙州治泌阳县(今唐河县),比阳县属唐州。元至元三年(1266)废入泌阳县。


古县名。西汉置,“比水所出,故曰比阳”(《元和郡县志》)。治今河南省泌阳县。属南阳郡。南朝宋属广平郡。北魏太和中,置乐陵镇与东荆州于此。后改名阳平县,北周为真昌郡治。隋开皇七年(587年)改为饶良县,大业初复名比阳县,为淮安郡治。唐为唐州治。唐末属泌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入泌阳县(今河南唐河)。


猜你喜欢

  • 掖山

    即今山东莱州市东二十里之大基山,为掖水所出之山。《魏书·地形志》 东莱郡掖县: “有掖山祠。” 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7谓大基山西岩之先天观即古掖祠。可证大基山即古掖山。

  • 泷水

    ①即武水。又名武溪。古名虎溪。又名武阳溪。源出今湖南临武县西北,东流经宜章县,入广东乐昌县,至韶关市,南流为北江。《水经·溱水注》:“武溪水又南入重山,崖峻险阻,崖岭干天,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泷中

  • 红泉县

    1935年5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甘泉县析置,治临镇(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取“红色甘泉”之义。1937年2月与宜川县合并,设立红宜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5年由陕西省甘泉县析置。取“红色甘泉”之

  • 化城镇

    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华蓥市东北禄市镇西南化城坝。

  • 马兰山

    ①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六十里。西晋时.有马兰羌居马兰山中,因以为种落之号。《晋书·惠帝纪》:元康六年(296),“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反”,即此。《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引《陕西通志》:“晋元康六年,马兰

  • 白石原

    亦名西原。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乡一带。《元和志》卷3良原县:“石原,在县西南,即所谓良原也。”《寰宇记》卷32泾州良原县:白石原“其原起自县西南三十里,东下三十里,分为两原:一在南三十里,更名良原;

  • 蓬塘陂

    在今广西藤县西。《方舆纪要》 卷108藤县: “蓬塘陂在县西四十里……有灌溉之利。”

  • 仇犹

    又作叴由、仇首、仇由、厹由。春秋国名。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即此。即“仇由”。

  • 惠来都

    即今广东惠来县。《明史·地理志》 惠来县: “嘉靖三年十月以潮阳县惠来都置。”即今广东省惠来县。明嘉靖三年(1524年)置惠来县。

  • 阳江县

    隋末置,属高凉郡。治所即今广东阳江市。《寰宇记》卷158恩州:阳江县“因邑界阳江为名”。唐属恩州,大顺二年(891)为恩州治。北宋庆历八年(1048)为南恩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废恩州,县属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