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目山
又称宝华山。在今云南祥云县南隅。《方舆纪要》卷117云南县:水目山“在县南二十里。一名宝华山。山颠有泉,深不可测”。山上有水目寺。
又称宝华山。在今云南祥云县南隅。《方舆纪要》卷117云南县:水目山“在县南二十里。一名宝华山。山颠有泉,深不可测”。山上有水目寺。
即今山东惠民县东四十里桑落墅镇。西汉为富民县治。元置巡司于此。俗名大桑落墅。明嘉靖《武定州志》 卷2: “相传始皇东巡,驻跸于此,桑偶落枝,因名。”
即今江西宁都县南长胜镇。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长胜县治此。
在今湖南辰溪县东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1辰溪县 “五城山” 条下: 房连山 “连峰接岫,廉隅峭厉,如房室然”。
①即今广东翁源县境之翁江。《清一统志·韶州府》: 罗江水 “在翁源县 (治今翁城镇)东北七十五里。南折为小泷,合于浈水”。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翁源县图表: 罗江水 “源出县东北婆髻山,西南流经翁山
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清同治 《高县志》卷11: 楠木坡 “昔人多植楠木,故名。两山逼窄,坡岭横截,中一路径,左通龙塘,右达正州,最为要隘”。
北魏太和十三年 (489) 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北齐省。《水经·淇水注》:“清河又东北径陵乡西。应劭曰: 东武城西南七十里有陵乡故县也。后汉封太仆梁松为侯国,故世谓之梁侯城,遂立侯城县
唐置。在今青海同德县附近。开元初地入吐蕃。《新唐书·吐蕃传》: 开元中,“宰相建言,吐蕃本以河为境,以公主故,乃桥河筑城,置独山、九曲二军,距积石二百里。今既负约,请毁桥”。即此。唐景龙三年(709年
①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驻地巴彦浩特镇内。原为三世佛小庙,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朝廷御赐“延福寺”匾额。道光十三年(1833)又一次扩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东西配殿和大殿,殿内塑像及彩绘画像
1919年析导河县置,属甘肃兰山道。治所在太子寺(今甘肃广河县)。1927年直属甘肃省。1953年改为广通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广通回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广通县。1957年改为广河县。旧县名。
即今福建顺昌县西南郑坊乡。《清一统志 ·延平府》 “大槎墟” 条下: “又郑坊墟,在 (顺昌) 县西南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