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宁州

永宁州

①唐南诏置,属建昌府(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后废。元至元十七年(1280)复置,属建昌路。《元史·地理志》:“分建昌为二州,在城曰建安,东郭曰永宁。”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后废。

②元至元十六年(1279)于答蓝置,属丽江路。治所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一百零七里忠实村。洛克《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答蓝,么些这个名字显然是西藏语永宁的模仿,因为藏语喊永宁为答蓝。其意为到涅槃的道路,也就是中国名称永宁(永久的和平)的意思。”永乐四年(1406)升为府。

③元置,属普定路。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十里。后废。明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属普定府。嘉靖十一年(1532)徙治关索岭千户所(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万历四年(1576)移治安南卫(今晴隆县),属安顺府。天启间移治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1913年降为永宁县。

④明隆庆元年(1567)改石州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离石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离石、中阳、柳林等县地。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属汾州府。1912年改永宁县。

⑤明隆庆五年(1571)升古田县置,属桂林府。治所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百寿镇。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西卷:永宁州“永永安宁之义”。辖境相当今广西永福县及临桂县部分地。清代不辖县。1912年改为永宁县。

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改叙永直隶厅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叙永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古蔺二县及兴文县东部地。1913年废,本州改为叙永县。


(1)元初以打罕地置,治今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属普定府(后改路)。至正中废。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复置,属普定府。辖境相当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二十五年属普定卫,后侨治卫城(今安顺市)。嘉靖十一年(1532年)迁治关索岭千户所(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万历四年(1576年)移驻安南卫城(今晴隆县),十一年属安顺府,天启时又移治查城(今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1913年改为县,次年改名关岭县。(2)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治今四川省西昌市。与建安州同为建昌路治。明初废。(3)元至元十六年改楼头睒置,治今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属丽江路。明属鹤庆府。永乐四年(1406年)升为永宁府。(4)明隆庆元年(1567年)改石州置,治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不辖县。属太原府。清属汾州府。1912年降为县。(5)明隆庆五年(1571年)升古田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西北寿城。属桂林府。清因之。1913年废州改为永宁县。(6)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叙永直隶厅为永宁直隶州,治今四川省叙永县。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叙永、古蔺两县地。1913年改为叙永县。


猜你喜欢

  • 东皋村

    在今山西河津市。《旧唐书·隐逸传》:王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

  • 禄州

    ①隋大业初改越州置,治所在合浦县 (今广西浦北县南旧州村)。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北流、陆川、浦北、合浦、北海及广东廉江、湛江、海康、徐闻等县市间地。寻改为合州。②唐总章三年 (670) 置,属戎州都督

  • 陇桑隘

    即今广西德保县东北隆桑镇。《清一统志·镇安府》:陇桑隘“在府(故治在今德保县)东四十里崇山下,接奉议州界”。

  • 九华府

    元末农民战争期间,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改池州路为九华府,治所在贵池县(今安徽贵池市)。寻改为池州府。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池州路置,治贵池县(今池州市贵池区)。辖境约当今安徽

  • 莫大湖

    在今广西横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0永淳县: 莫大湖在 “县东二十里”。

  • 大窑龙泉窑遗址

    在今浙江龙泉市城西南九十里小梅镇东大窑村。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时渐著名,至南宋和元代,已成为庞大的青瓷窑系。窑场广布于处州,以大窑瓷业最盛,所产青瓷质量最好,俗名“哥窑”、“弟窑”等。1962

  • 都匀安抚司

    明洪武十六年 (1383) 置,属四川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二十三年 (1390) 改置都匀卫。

  • ①商、周时邑,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逸周书·世俘》: “新荒命伐蜀。”②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春秋》: 成公二年 (前589),“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又 《左传》: 宣公十八年 (前591

  • 滥水

    ①即今甘肃临洮县东东峪沟。《水经·河水注》: “滥水又西北,径武街城南,又西北径降狄道故城东。昔马援为陇西太守六年,为狄道开渠,引水种秔稻,而郡中乐业,即此水也。滥水又西北流,注于洮水。”②即今青海贵

  • 开福寺

    在今湖南长沙市北区开福寺路北侧。五代时楚王马殷始建。其子马希范又建会春园、嘉宴堂、祓禊亭于此。宋张栻《题开福寺》:“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暑之地。所谓会春园者,今荒郊中时得砖瓦, 皆为鸾凤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