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安郡

永安郡

①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属晋州。治所在永安县(今山西霍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州市及洪洞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②北魏永安中改新兴郡置,属肆州。治所在定襄县(今山西定襄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及定襄、五台、阳曲、静乐、盂县等县地。北周废。

③北魏置,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县西)。北齐改为丰安郡。

④南朝梁置,属湘州。治所在新城县(今湖北大悟县东南新城镇)。北齐属北江州。隋开皇初废。

⑤南朝梁置,治所在浠水县(即今湖北浠水县)。隋开皇初废。

⑥北周明帝二年(558)置于信州,治所在民复县(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辖境相当今四川奉节县以东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废。

⑦隋大业三年(607)改黄州置,治所在黄冈县(今湖北新洲县)。辖境约当今湖北黄州、麻城二市及新洲、黄陂、红安、大悟等县地。唐武德初复为黄州。


(1)北魏建义元年(528年)置,治永安县(今山西霍州市)。属晋州。辖境约当今山西省霍州、洪洞等市县。隋开皇初废。(2)北魏永安中改新兴郡置,治定襄县(今属山西)。北齐废。(3)北魏置,治新城县(今河南光山县西)。隋开皇初废。(4)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治人复县(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城)。为信州治。辖境相当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隋开皇初废。(5)隋大业初改黄州置,治黄冈县(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北)。唐武德初复为黄州。


猜你喜欢

  • 东夏

    ①泛指华夏东部。《尚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宋蔡沈《传》:“宋亳在东,故曰东夏。”②指中国东部地区。《后汉书·袁绍传》:建安五年(200),移檄州郡曰:“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

  • 常平关帝庙

    又称关帝祖祠。在今山西运城市南五十里常平村。三国蜀将关羽,山西解州常平里人,后乡人于故居建祠奉祀。创建于隋,金代始成庙宇。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构,有山门、午门、享殿、关帝殿、娘娘殿、圣祖殿等六座殿宇,圣

  • 岣嵝峰

    在今湖南衡阳、衡山二县交界处。为衡山主峰。《山海经· 中山经》 郭璞注,谓衡山 “南岳也,俗谓之岣嵝山”。故衡山亦兼岣嵝山之名。《方舆胜览》 卷24衡州: 岣嵝峰 “在衡阳北。《湘水记》:衡山南有一山

  • 太和街

    又名草皮街。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北五十里振太乡(太和街)。民国时设县佐。傣语“太”为棉花,“和”为箐,意即箐边种过棉花。集镇名。(1)在云南省施甸县北部偏东、兰薄山西麓、小石桥水库南岸

  • 克尔素门

    亦作赫尔苏门。清置,为柳条边门之一。即今吉林梨树县东东辽河西岸赫尔苏门。《清一统志·吉林二》:克尔素边门“在吉林城西北四百里,东距伊屯边门一百八十四里”。

  • 新野郡

    ①西晋永宁元年 (301) 置,治所在新野县 (今河南新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信阳二市与新野、唐河、桐柏、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枣阳、广水等市地。南朝宋辖境缩小。北魏太和二十二年 (498) 移治

  • 右翼中前旗

    又称东路右翼中前旗。清乾隆二十年(1755)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温都尔汗西南,克鲁伦河北岸。

  • 荆门府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荆门军置,属荆湖北道宣慰司。治所在当阳县 (今湖北当阳市)。十五年 (1278) 移治长林县 (今湖北荆门市),降为荆门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荆门军置,治当阳县

  • 献王陵

    又称河间献王陵。在今河北献县城东北八里河城街乡。河间王刘德为汉景帝之子、武帝之兄,景帝前元二年 (前155) 封为河间王。《史记·五宗世家》 载: 河间献王德 “好儒学,被服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

  • 堵口

    又作猪口。在今湖北仙桃市东。为古夏水入沔水 (今汉江) 之口。《水经·沔水注》: 堵水 “北径堵阳县南,北流注于汉,谓之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