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州
①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属大理路。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至元十五年(1278)升为府。
②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属会川路。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永昌县。二十四年(1391)复改为永昌州。二十七年(1394)废。
(1)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云南省保山市。属大理路。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保山、永平等市县一带。十五年升为永昌府。(2)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治今四川省会理县西北。属会川路。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废。
①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属大理路。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至元十五年(1278)升为府。
②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属会川路。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永昌县。二十四年(1391)复改为永昌州。二十七年(1394)废。
(1)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云南省保山市。属大理路。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保山、永平等市县一带。十五年升为永昌府。(2)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治今四川省会理县西北。属会川路。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废。
即今河故城县西北十八里西原隰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故城县:西有西原隰。
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7沈丘县: “流鞍河在县东北二十里。《志》 云: 自项城县西接百尺沟,经县境,至江南颍州西二十里而入于颍河。”
即山阳湖。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9徐州沛县: 昭阳湖 “县东北八里。即山阳湖。俗称刁阳湖。邹、滕二县之水俱汇于此,周二十九里有奇,下流与薛水合,自金沟口达泗。明永乐中,于湖口建石闸,东
①在今浙江仙居县西。《方舆纪要》卷92仙居县:小西湖“在县西二十里,延袤数里。南宋初吴芾所开”。②即莲花池。在今甘肃兰州市西。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6:莲花池“近名小西湖。光绪七年护总督杨昌濬重修”。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置木连路军民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辖境比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大。明初废。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置,治今云南省孟连县。属云南行省
即汝阳县。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北。《汉书·地理志》 作“女阳”。师古注:“女读曰汝。”见“汝阳县(1)”。
隋开皇十六年 (596) 分乐陵县置,属棣州。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分饶安县复置,属沧州。贞观六年 (627)省入乐陵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0年由南皮
又名历山。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千佛山。《水经·济水注》: “ (历) 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书》 舜耕历山亦云在此。”(1)在安徽省淮南市南部和长丰县交界处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琼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寻属崖州。龙朔二年 (662) 属万安州。唐末废。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今海南省万宁市南,属万安州。唐末废。
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左传》:襄公五年 (前568),“孟献子、孙文子会吴于善道”。《舆地纪胜》 卷44盱眙军: 善道 “ 《南兖州记》 曰:盱眙本春秋时善道”。古邑名。春秋吴邑。在今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