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济桥

永济桥

①隋建,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十七里。《元和志》卷5寿安县:“永济桥,炀帝大业三年置,架洛水。隋乱,毁废。贞观八年修造舟为梁,长四十丈三尺,广二丈六尺。”

②在今河北涿州市北郭外。初名拒马河桥,明万历初建。长三十余丈。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河徙,改旧桥为涵洞十有八,而于旧桥之南,移建九空新桥,仍筑石堤,下为涵洞二十有二,新旧桥长二百余丈,赐名永济桥。

③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古汴水上。《明一统志》卷7凤阳府:永济桥“在宿州北二十五里。旧名符离桥,亦名埇桥”。金以后汴水湮塞,遂废。

④亦名垂虹桥、铁索桥。在今四川平武县北。《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永济桥“在府西北二十五里,路接小河所。明洪武中,土官薛文胜以篾缆架桥。永乐初,薛忠义造铁索六条,长十五丈,架板为桥,名曰垂虹,俗名铁索桥”。


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隋大业三年(607年)置于洛水上,隋末毁。唐贞观八年(634年)重修。


猜你喜欢

  • 法块山

    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16禄劝州: 法块山 “四面削立,惟东南有一径,可容单骑。旁有裒阿龙山”。

  • 三堆县

    西晋永嘉末置,治所即今山西静乐县城。北魏属永安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入平寇县。古县名。西晋永嘉年间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属新兴郡。北魏初属永安郡,后废。《魏书·地形志》永安郡平寇县:“(太平)真

  • 戛云 (雲) 亭

    在今四川达川市南二里翠屏山。《方舆胜览》 卷59达州: 戛云亭 “在南山。元稹为司马时立。下瞰江流,周览城邑”。今亭清嘉庆间重建于山之西岭,为三层八角形,高12.5米。

  • 中渡哑出卡

    在今四川雅江县河口镇西岸。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中渡哑出卡土百户。后废。

  • 韩家河

    在今河北武邑县西。《方舆纪要》 卷14武邑县: 韩家河 “在县西。东北流,有龙池河流合焉,注入漳河。今涸”。

  • 华竹部

    又作环州、花竹。宋大理置,属威楚府。在今云南武定县西北一百十二里环州。辖境包有今云南元谋县。《元混一方舆胜览》和曲州:“元谋县蛮名华竹,汉语石峡。”元改元谋县。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元谋县。元至元十六

  • 南山石刻

    在今四川大足县城南五里南山上。为宋代道教摩崖石刻群。《舆地纪胜》 卷161昌州: 南山“在大足县南五里。上有龙洞醮坛,旱祷辄应。淳化二年供奉官卢斌平蜀余贼任秀等,斌率兵顾昌州南斗山,南山最高,望眼阔远

  • 龙山墟

    ①在今广东顺德市西龙山村,西接南海市界。清咸丰《顺德县志》卷5:津渡有“龙山”。②即今广西贵港市北中里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贵县图:北有龙山墟。民国《贵县志》卷1:龙山墟“在县北三十里北山里……光

  • 比干山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元和志》卷13西河县:“比干山在县北一百一十里。”《方舆纪要》卷42汾阳县:“比干山在府西北九十里。相传纣使比干筑城于此。”故名。古山名。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九十里。相传殷纣王使

  • 金堤 (隄) 关

    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古黄河南岸。《旧唐书· 李密传》: 李密说翟让取荥阳,瓦冈军“自是破金堤关”,下荥阳诸县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