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龙县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永丰、龙冈两县合并改置,治所在旸霁(今江西宁都县西北旸霁)。以永丰、龙冈二县各取一字为名。同年12月废。
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4年10月由永丰、龙冈两县合置,治今江西省宁都县旸霁村。以两县首字得名。同年12月撤销。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永丰、龙冈两县合并改置,治所在旸霁(今江西宁都县西北旸霁)。以永丰、龙冈二县各取一字为名。同年12月废。
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4年10月由永丰、龙冈两县合置,治今江西省宁都县旸霁村。以两县首字得名。同年12月撤销。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龙州置,属四川都司。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二十八年(1395)升为龙州军民指挥使司。
东魏兴和元年(539)置,治所在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隋开皇初废。东魏兴和元年(539年)置,治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隋开皇初废。
元改卢山县置,属雅州。治所即今四川芦山县。《元史· 世祖纪》: 中统三年 (1262),宋兵攻 “雅州、泸山”。即此。元末废入严道县设巡司。蒙古改卢山县置,即今四川省芦山县。后省。明洪武六年(1373
①东汉以武城县改名,属定襄郡。治所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北。一说即今和林格尔县东南新店子古城。后废。②唐天授二年 (691) 改武义县置,属婺州。治所即今浙江武义县 (壶山镇)。天祐中复名武义县。③191
一名高田山。在今山西吉县东。《清一统志 ·平阳府一》: 高天山 “在乡宁县东四十里。峰峦峻绝,高出群山”。
在今贵州黔西县北。《明史·贵州土司传》:天启三年(1623),王三善“率兵直入大方,奢社辉、安位焚其巢,窜火灼堡”,即此。《清一统志·大定府》:火灼堡“水西巢穴也。亦谓之灼城。或讹为火著”。在今贵州省
即今广东封开县北东安河。《舆地纪胜》卷94封州:东安水“在州北。源出贺州”。《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东安江“源出苍梧县界,俗名小江,流合贺江,入于西江”。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尚书·商书 ·汤誓》: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伪孔传: “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 《寰宇记》 卷46河东县: “雷首在河东界,此山有
①隋开皇五年 (585) 置,治所在石城县(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二十五里县坝场)。辖境相当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大业二年(606) 废。②隋大业初改亭州置,治所在盐水县 (今湖北长阳土
即傅宅市。今浙江浦江县东北四十里白马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