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军
五代南唐升元中置,治所在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北宋熙宁四年(1071)军废。南宋建炎四年(1130)复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废,三十一年(1161)复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江阴路。
五代南唐昇元中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南宋建炎初复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复废,三十一年又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路。倚江为险,宋南渡后,置营寨于城北君山山麓,为战守要地。
五代南唐升元中置,治所在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北宋熙宁四年(1071)军废。南宋建炎四年(1130)复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废,三十一年(1161)复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江阴路。
五代南唐昇元中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南宋建炎初复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复废,三十一年又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路。倚江为险,宋南渡后,置营寨于城北君山山麓,为战守要地。
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北二里。《方舆纪要》 卷50汝阳县: 荆河 “源出天中山。汇悬瓠池水,经城北大堤外,东流六十里,南入澺水”。
在今辽宁辽阳市白塔公园处。金世宗之母贞懿皇太后曾在此出家为尼。后改建为垂庆寺。明、清时称广佑寺。又称白塔寺。
全称应为广宁前屯卫中后千户所城。即今辽宁绥中县(绥中镇)。明《辽东志》卷2:中后所城“周围三里六十九步,高三丈,池深一丈,阔二丈,周围四里二百步,城门二座,宣德三年建”。《清一统志·锦州府二》:中后所
一名伏牛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山北为汝水之源,山南为白河之源。《山海经·海内东经》:“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北。”《元和志》卷6汝州鲁山县:“汝水出县西一百五十里天息山,一名伏牛山。”
即今山东招远市之界河。《明史·地理志》 招远县: “东北有原疃河,北入海。”
①隋开皇初置,为廓州治。治所即今青海贵德县。大业初为浇河郡治。唐废。②北宋宣和二年 (1120) 改龙门县置,属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元皇庆初移治今河津市。明洪武二年 (1369) 属蒲州。清
在今河南正阳县北。东南至息县附近入淮河。一说为清水河。《水经·淮水注》: 慎水 “出慎阳县西,而东径慎阳县故城南,县取名焉。……东南径息城北,又东南入淮”。
即三湘浦。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城陵矶。《元和志》 卷27岳州巴陵县: “侯景浦,在县东北十二里。本名三湘浦。”
在今河南范县南,西距濮城镇二十五里。《孟子·万章》: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 引 《括地志》云: “又有郾朱故城,在 (鄄城) 县西北十五里。” 即
即春秋郫邵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续汉书·郡国志》:河东郡垣县“有邵亭”。即“郫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