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长官司
明洪武七年(1374)置,属汶川县。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境。后废。
明洪武七年(1374)置,属汶川县。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境。后废。
即今四川武隆县西北鸭江镇。清同治《涪州志》 卷1: 西里有鸭子塘场。
又作底济密河。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清 《乾隆内府舆图》: 黑龙江口南有“底米必拉”。光绪 《吉林通志》 卷23: 底济密河“在察哈玛河北,东入海”。
在今湖南郴县西南三十里。本名万岁山。《舆地纪胜》卷57郴州:万岁山“在郴县。《郡国志》云,万岁山有灵寿杖。汉平帝赐孔光灵寿杖出于此山。天宝六年改为灵寿山”。
北宋庆历四年 (1044) 置,属仪州。治所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四十里铜城乡。《宋史·食货志下》: “陕西复采仪州竹尖岭黄铜,置博济监,铸大钱。”
在今安徽望江县西、太湖县南、宿松县北,为三县界湖。《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泊湖在 “县西四十里。自宿松县界龙南诸湖及县四境之水,皆汇于此”。湖名。跨安徽省西南部宿松、太湖、望江三县境。《读史方舆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郑和群礁西南方,在小现礁西三十七里。为一长条形环礁。中国渔民向称劳牛劳。1935年公布名称为大觅出礁。1947年改名大现礁。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载:大现礁“礁极狭,南
亦作博勒济尔。即今新疆布尔津县境之布尔津河。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5: “额尔齐斯河自固尔图河西北流百二十余里,北会博喇济河。博喇济者,准人名也。旧居于此,因以名河。……车布登传云: ‘罕笃叛,由
清乾隆四十二年 (1777) 筑。今新疆玛纳斯县。同时建康吉城于其北,两城间筑墙连之,设靖远关。四十四年 (1779) 置绥来县于康吉城。光绪十年 (1884) 合为一城,移治绥宁城。
清光绪八年(1882)升伊通河巡检置,属吉林府。治所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民国郭熙楞《吉林汇征》:伊通县“地名伊通河,又作伊图河、伊屯河,史名一秃河, 皆伊通之转音”。宣统元年(1909)升为直隶州
又名莫釐山。俗称东山。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东山。原系太湖中小岛,元、明后始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越绝书·吴地传》: 阖闾 “旦食于纽山,昼游于胥母”。即此。《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长洲县: 莫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