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城县
1914年改太平县置,属山西河东道。治所即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三十二里汾城镇。以汾水为名。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4年与襄陵县合并为襄汾县。
旧县名。1914年以太平县与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四省太平县重名,改名汾城县,治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汾城镇。1954年撤销汾城县,与襄陵县合并设置襄汾县。
1914年改太平县置,属山西河东道。治所即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三十二里汾城镇。以汾水为名。1928年直属山西省。1954年与襄陵县合并为襄汾县。
旧县名。1914年以太平县与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四省太平县重名,改名汾城县,治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汾城镇。1954年撤销汾城县,与襄陵县合并设置襄汾县。
①在今贵州思南县南。《清一统志·思南府》: 和尚滩 “在府城 (今思南县城) 南三十里。中流一石,俨如跏趺。又南三十里有相公滩”。②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北七十里。明置和尚滩巡司。《清一统志》 谓 “后以西
即恒山。本指河北曲阳县西北恒山(今河北阜平县东北大茂山)。《尚书·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孔传:“北岳,恒山。”明以后指今山西浑源县东南恒山。《明史·地理志》 浑源州:“南有恒山, 即北
①北魏置,属长城郡。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隋废。②唐景龙三年(709)改兴宁县置,属盐州。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南白池村古城北大池附近。《元和志》卷4:白池县“以地近白池,因以为名”。天宝元年(7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民国时,藏有古碑八十余种以魏碑最多,秦汉砖亦有数十万,并有岳武穆行书数方。
亦作四站。清光绪七年 (1881) 置,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莲花乡。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正南距 (三姓) 城二百五十里四站,即莲花泡站。”
唐贞观八年 (634) 改西平州置,属戎州都督府。治所在附唐县 (今贵州兴义市)。以盘江为名。后废。唐贞观八年(634年)以西平州改名,治附唐县(今贵州兴义市)。后地入南诏废。
在今云南腾冲县北。《方舆纪要》 卷118腾越州: 明光山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上有银矿、铜矿”。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汝水支流。《旧唐书·宪宗纪》:元和十二年(817),“裴度往沱口观板筑五沟”。又,《清一统志·许州一》:沱沟“汝水别流也。……沟东有粉沟,南有滚水沟,西有石界沟,北有红沟。是名五沟
1929年改万承州置,属广西省。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镇。1951年撤销,并入大新县。旧县名。1929年改万承土州置,治龙门街(今广西大新县龙门乡)。1952年4月,与养利县合并,改设万利县。同年
即玄象山。又作倒兽山。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接蓝田县界。《水经·渭水注》: “首山南出倒虎山。” 即此。古山名。又称倒兽山、元象山。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南。十六国时王嘉隐居于此。《水经注》:首水出倒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