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巷镇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沈巷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沈港镇“在县西南二十里,南通长泖,北通朱家角”。清光绪《青浦县志》卷2:沈巷镇“三国时沈友居此,故名”。
在安徽省和县南部。面积66.54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沈巷,人口 5140。以沈姓聚居,街间有大巷得名。1949年设沈巷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置镇。1992年八角乡并入。主产稻、棉花、油菜籽、小麦等。有食品加工、外贸冷冻、钢筋拉丝、胶合板等厂,还有竹编、木器等手工业。淮南铁路、合芜高速公路经此。
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沈巷镇。《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沈港镇“在县西南二十里,南通长泖,北通朱家角”。清光绪《青浦县志》卷2:沈巷镇“三国时沈友居此,故名”。
在安徽省和县南部。面积66.54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沈巷,人口 5140。以沈姓聚居,街间有大巷得名。1949年设沈巷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置镇。1992年八角乡并入。主产稻、棉花、油菜籽、小麦等。有食品加工、外贸冷冻、钢筋拉丝、胶合板等厂,还有竹编、木器等手工业。淮南铁路、合芜高速公路经此。
三国魏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北。西晋后废。(1)古县名。三国魏置,治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北。属安定郡。西晋后废。(2)旧县名。陕甘宁边区设。1942年由陕西省绥德、米脂、清涧三县之间的西川地区
秦成都城少城北门之一。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北。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秦迁葬蜀侯恽于郭内,“丧车至城北门,忽陷入地中。蜀人因名北门曰咸阳门”。《后汉书·公孙述传》: 建武十一年 (35),“臧
①在今河南清丰县东南四十里。相传为灵公所都。②即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因明于此设盐井卫,故名。
①地区名。亦称淮右。隋唐以前,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所以习称今皖北、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史记·荆燕世家》: 汉高帝六年 (前201),立 “
即玉龙关。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二十五里花桥。
魏晋时置,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寰宇记》 卷3引陆机 《洛阳记》 云: “临商、陵云等八观在宫之西,惟绝顶一观在东,是号曰九观。”魏晋时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晋陆机称洛
西魏大统中置,治所在卢氏县(今河南卢氏县)。隋开皇初改为虢州。
西藏古地名。约在今那曲县那曲镇,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新唐书·地理志》: “野马驿……四百里至閤川驿。”
①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北十里。《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角山“在临榆县北六里。有前后二山,相去二十里。其脉自居庸、古北、喜峰诸山而东,延亘千里,至此耸峙如角,长城枕其上,为蓟、辽二镇边界。山口有角山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清一统志·扬州府二》:文选楼,“相传梁昭明太子撰《文选》于此;一云隋曹宪以《文选》教授生徒所居,号文选巷,楼以是得名”。清阮元居此巷,因构楼曰“文选”,用以藏书。②在今湖北襄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