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西

河西

①古地区名。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黄河南段之西。汉、唐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北朝又指今山西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尔雅·释地》: “河西曰雝州。” 亦曰河右。

②唐方镇名。景云二年 (711) 置河西节度使,开元、天宝间为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凉州 (今甘肃武威市)。统凉、甘、肃、伊、西、瓜、沙七州。相当今甘肃武威市以西和新疆东北部地。广德初,吐蕃陷凉州,移治沙州 (今甘肃敦煌市西)。大中五年(851) 沙州人张义潮收复河湟等地,改置归义节度使。


(1)古地区名。一作河右。《尔雅·释地》:“河西曰雝州。”其范围相当今陕西、山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汉、唐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后汉书·西羌传》:西汉武帝时“乃度河湟,筑令居塞,初开河西,列置四郡”。《新唐书·兵志》:“天宝盗起,中国用兵,而河西、陇右不守,陷于吐蕃。”北朝时或泛指今山西省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称居于这一带的杂胡为河西胡。今泛指黄河以西地。(2)唐方镇名。景云二年(711年)置河西节度使,是唐代节度使成为固定制度之始。治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市)。辖赤水、大斗、建康、玉门、墨离等八军及张掖、交城、白亭等三守捉,驻守范围约相当今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广德二年(764年)至大历元年(766年)凉州、甘州、肃州相继为吐蕃所占,节度使移治沙州(治今甘肃敦煌市西南),与中原隔绝。后废,但沙州至贞元三年(787年)始地入吐蕃。(3)集镇名。在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东北部。河西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500。因在通甸河西岸,故名。产玉米、小麦、豆类、薯类、油菜籽等。特产羊肚菌、核桃、蝉花、兰花。有采矿、木材加工等企业。为县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南接剑六公路。(4)见“河西走廊”。


猜你喜欢

  • 昆 (崑) 山县

    南朝梁大同二年 (536) 分信义县置,属吴郡。治所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昆山之北。《元和志》 卷25昆山县: “因县有昆山,故名。”陈属吴州。隋开皇九年 (589) 废,十八年 (598) 复置,属

  • 朱濞城

    在今河南鄢陵县南。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载:朱濞“以卒从起丰,入汉,以都尉击籍、荼”。初封为鄢陵侯。《方舆纪要》卷47鄢陵县:朱濞城“县南有朱濞城,濞,汉初功臣,封鄢陵侯,因筑此城”。

  • 渠株川

    又作渠珠川。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平川。先为羌人所据,后入西魏,并置岷州。《资治通鉴》: 南朝梁大宝元年 (550),西魏凉州刺史史宁击僚甘,“置岷州于渠株川”。

  • 同光县

    隋大业三年(607)改昭越县置,属淮安郡。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昭越县置,治今河南市泌阳县东北。属淮安郡。不久废入比阳县。

  • 金台 (臺) 场

    即今四川南充县北金台镇。民国《南充县志》 卷1: 金台场 “在治北四十五里金台坝上。兴市于嘉庆乙卯。铺户九十余家,为北区第二大镇”。

  • 正阳门

    ①俗称前门。在今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南侧。明、清北京内城正门。城楼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箭楼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后皆曾被焚毁又重修。1916年拆除瓮城,成为现在的外貌。②明代南京城的正南门

  • 应县木塔

    即佛宫寺释迦塔。在今山西应县城内。即“佛宫寺释迦塔”。

  • 兴济县

    金初升范桥镇置,属沧州。治所在今河北沧县北四十里兴济镇。大定六年(1166)属清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入会川县,后复置,仍属清州。明洪武初废。十三年(1380)复置,属河间府。清顺治六年(16

  • 中山府

    北宋政和三年(1113)升定州置,治所在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唐县、新乐、顺平、望都、曲阳、无极等市县地。金天会中降为定州,寻复为中山府。元属真定路。明洪武初复为定州。北宋政和

  • 榆眉城

    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南。即汉、魏隃麋县治。西晋永嘉六年 (312) 南安赤亭羌姚弋仲东徙榆眉,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