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路
蒙古至元二年 (1265) 改河间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河间县 (今河北河间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山东马颊河以北,河北任丘、肃宁、献县、故城以东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河间府。
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改河间府置,治河间县(今河北河间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白洋淀以东的大青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河北省肃宁、献县、故城等县以东,山东省德州、乐陵、临邑、高青等市县的一部分。属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改河间府。
蒙古至元二年 (1265) 改河间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河间县 (今河北河间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山东马颊河以北,河北任丘、肃宁、献县、故城以东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河间府。
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改河间府置,治河间县(今河北河间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白洋淀以东的大青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河北省肃宁、献县、故城等县以东,山东省德州、乐陵、临邑、高青等市县的一部分。属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改河间府。
元置,在今俄罗斯赤塔州东南部额尔古纳河支流乌鲁伦圭河上游北希尔希尔古城。元太祖弟搠只哈撒儿分封于额尔古纳河、根河一带,其后裔于元世祖时封齐王,置王府,遂建宫城。古谢列夫《古蒙古城市》云,今希尔希尔古城
在今陕西长安县 (韦曲镇) 西。唐杜甫《随郑广文游何将军山诗》 曰: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唐杜甫有“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诗句。
又名长宁镇。即今河北滦南县东北二十五里长凝镇。清光绪《滦州志》卷8:长凝街在“城南三十里”。
西魏大统三年 (537) 置,属延州。治所在真川县 (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固县村)。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市东南部。北周保定四年 (564)废。
即今甘肃岷县西北五十七里西寨乡。清康熙《岷州志》疆域图:西北有西寨。
即今陕西铜川市东南三十里陈炉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陈垆镇“土人陶瓦器为业,故名”。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以铁勒结骨(即黠戛斯)部置,隶燕然都督府。故地在今俄罗斯萨彦岭以北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后废。唐羁縻都督府。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以铁勒结骨部(即黠戛斯)置,约在今俄罗斯叶尼塞河
在今广西柳州市西。《明一统志》 卷83柳州府: 黄陂水 “在府城西三十里,流入柳江”。
唐至德二年(757)置,治所在上元县(今江苏南京市)。乾元元年(758)改为升州。唐至德二载(757年)置,治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句容、溧水等市县及安徽省当涂县地。属江南东道
在今湖北武汉市青山区东部。《隋书·地理志》 江夏郡江夏县: “有烽火山。” 《舆地纪胜》 卷66郢州: 烽火山 “在江夏东北四十里。高十五丈。《梁典》 云: 武帝征齐,顿军于此,举烽火相应,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