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县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属礼州。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方舆纪要》 卷74建昌卫: 泸沽废县,“ 《志》 云: 洪武二十四年,景川侯曹震开河道,谓路之险者,莫甚于泸沽县。于是架阁凿岩,更辟新道,即此也”。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后废。
古县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泸沽万户置,治今四川省冕宁县南泸沽。属礼州。明初废为巡检司。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置,属礼州。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方舆纪要》 卷74建昌卫: 泸沽废县,“ 《志》 云: 洪武二十四年,景川侯曹震开河道,谓路之险者,莫甚于泸沽县。于是架阁凿岩,更辟新道,即此也”。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后废。
古县名。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泸沽万户置,治今四川省冕宁县南泸沽。属礼州。明初废为巡检司。
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北大康镇境。《寰宇记》卷83彰明县:“初在清廉乡,大同四年移于让水(乡)。”
在今新疆伽师县东南黑太沁尔古城。唐时疏勒国曾迁都于此。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东南黑太沁尔古城。唐时疏勒国曾迁都于此。属安西都护府。后废。
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北赵家峡附近。《清一统志·肃州》: 兔儿关 “在高台县西北镇夷城北四十里”。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北部,位于石岛之北七连屿范围内。1947年公布名称为北沙洲。因洲上有红草生长,又排行第三,中国渔民向称红草三。
隋开皇初改苞信县置,属光州。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西。《旧唐书·地理志》: “取县东古殷城为名。” 大业初属弋阳郡。唐武德三年为义州治。贞观元年 (627) 属光州。北宋建隆元年 (960) 改为商城县。
即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街子镇。五代后蜀置永康县于此。
金改吴桥镇置,属景州。治所在今河北吴桥县(桑园镇)东吴桥镇。清属河间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58年移治桑园镇。在河北省东南部,东南临山东省。属沧州市。面积603平方千米。人口
春秋郑邑,名留。后为周大夫刘子采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王取邬、刘、、邘之田于郑”。又,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单子、刘子、樊齐
北魏皇兴三年(469)置,属司州。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后徒治今朔州市东南。寻废。北魏皇兴初置,治今山西省大同市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大同、朔州、左云、山阴等市县地。皇兴三年(469年)徙治今朔州市东南
即今陕西勉县治。1935年沔县 (今勉县) 由县西旧城 (今武侯镇) 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