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原道
1913年由陇东道改置,属甘肃省。治平凉县 (今甘肃平凉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环县、镇原、平凉、华亭以东和静宁、庄浪、张家川3县及宁夏固原地区所属诸县。1927年废。
1914年6月由陇东道改名,治平凉县(今甘肃平凉市)。属甘肃省。辖平凉、华亭、静宁、隆德、庄浪、庆阳、宁县、正宁、合水、环县、泾川、崇信、镇原、灵台、固原、海原、化平等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环县、镇原、平凉、华亭等市县以东地区和静宁、庄浪二县地,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所属诸县。1927年废。
1913年由陇东道改置,属甘肃省。治平凉县 (今甘肃平凉市)。辖境约当今甘肃环县、镇原、平凉、华亭以东和静宁、庄浪、张家川3县及宁夏固原地区所属诸县。1927年废。
1914年6月由陇东道改名,治平凉县(今甘肃平凉市)。属甘肃省。辖平凉、华亭、静宁、隆德、庄浪、庆阳、宁县、正宁、合水、环县、泾川、崇信、镇原、灵台、固原、海原、化平等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环县、镇原、平凉、华亭等市县以东地区和静宁、庄浪二县地,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所属诸县。1927年废。
即今福建建阳县治。《三国志·吴书·贺齐传》:东汉建安八年(203),贼洪明等屯汉兴,“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即此。《清一统志·建宁府》 引《县志》,谓“相传古闽越王筑城于此以拒汉,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一百八十里。道光《夔州府志》卷5:“分防把总署在八石坪。”清嘉庆四年(1799),白莲教龚文玉等曾在此屯聚。
北宋置,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宋史·地理志》 延安府: 殄羌砦 “地名那娘山,元符元年进筑,赐名”。
明洪武九年 (1376) 降钦州置,属廉州府。治所即今广西钦州市。十四 (1381) 复为钦州。1912年改钦州复置钦县,为广东钦廉道治。治所即今广西钦州市。1928年直属广东省。1952年划归广西省
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寰宇记》卷84梓潼县:长卿山“在县南五里。旧名神山。按《图经》云:唐玄宗幸蜀,遥见山上有窟,近臣奏此汉司马相如读书之窟,敕改为长卿山”。《方舆纪要》卷68梓潼县:长卿山在“县治西
即今河南长葛市东六十一里南席镇。旧属洧川县。《明史·地理志》 开封府洧川县: “东南有南席店,弘治九年,河入栗家口,南行经此。” 1954年改属长葛县。
①西汉置,属琅邪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四十里。东汉属琅邪国。三国魏属城阳郡。南朝宋废。北魏永安中复置,属东武郡。北齐并入东莞县。②东晋侨置,属南东莞侨郡。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南齐建武
北宋置,属缙云县。即今浙江缙云县东北五十里壶镇。清末改为壶镇。古镇名。北宋置,即今浙江省缙云县东北壶镇。元时置站赤于此。
即今甘肃临泽县西北蓼泉乡。《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94: 西凉李歆嘉兴元年 (417),“沮渠蒙逊遣其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诈降诱歆,……蒙逊率众三万,设伏于蓼泉,歆闻引兵还”。即此。《新唐书·地理志》: 甘
又名笔架峰。在今湖南炎陵县北十里。《明一统志》 卷64衡州府: 青台山 “形如笔架,为一邑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