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州

洛州

①十六国前燕建熙六年 (365) 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前秦改为豫州。

②十六国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 (今河南宜阳县西)。苻坚时移治陕县 (今河南陕县)。灭燕后,又移治丰阳县 (今陕西山阳县)。后废。

③北魏泰常八年 (423) 改豫州置,治所在金墉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角)。太和十七年(493) 移治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改为司州。东魏天平初复改为洛州。隋大业初移治河南县 (今河南洛阳市),改为河南郡。唐武德四年 (621) 又改为洛州。永淳初,辖境相当今河南济源市、温县以南,嵩县、及登封、禹州二市以北,洛宁、渑池等县以东,荥阳市汜水镇及新密市以西地。开元元年 (713) 改为河南府。

④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改荆州置,治所在上洛县 (今陕西商州市)。北周宣政元年 (578) 改为商州。


(1)前秦初置,治所在宜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寻移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旧陕县),又移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后复徙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后废。(2)北魏改司州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太和中复名司州,并迁都于此。东魏又改洛州。隋废。(3)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荆州改名,治上洛县(今陕西商洛市商州区)。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商南、洛南等市县区域。北周改名商州。(4)唐初改河南郡置,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开元元年(713年)改为河南府。


猜你喜欢

  • 康家井

    即今黑龙江呼兰县东北康金镇。民国 《呼兰府志》 卷1: “康家井,(距府) 七十里。” 《清史稿·地理志》 呼兰府: “有康家井。”

  • 般阳县

    ①西汉置,属济南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据 《汉书· 地理志》 注: “应劭曰: ‘在般水之阳。’”故名。东汉属齐国。西晋废。②南朝宋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盘阳。北齐废。隋开皇六

  • 大索

    古城名。又作大栅。即汉时索城。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452年),“鲁爽与魏豫州刺史拓跋仆兰战于大索,破之”。胡三省注:“杜预曰:成皋东有大索城。京相璠曰:京县有大索亭、小

  • 都山设治局

    1931年置,属热河省。治所在双山子(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双山子镇)。1933年改为青龙县。1933年8月由迁安、抚宁二县析置,治大杖子(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同年升县,并改名青龙县,隶热

  • 毕钵罗窟山

    即今云南弥渡县西北红岩西之西山。《清一统志·大理府》 引《明地理考》:“宾川州南毕钵罗窟山,即赵州之白崖西山也。”又引明李元阳《记》曰:“一名宾波罗窟,在白崖川西。山岩壁立,耸拔千余丈,其下林麓蓊郁。

  • 漓沅山

    亦作丽元山,又名余家山。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六十里白鹿乡东南塘坝子。《新唐书·地理志》:九陇县有漓沅山。《寰宇记》 卷73九陇县: 丽元山“在县北六十二里。《李膺记》 云: 范蠡学道于此山,上升仙也”。

  • 夹道站

    亦作贾道站。元置,即今辽宁昌图县北四合乡古城。

  • 海源洞

    在今云南昆明市西。《方舆纪要》 卷114云南府昆明县: 海源洞 “在城西二十里。中容数百人。四崖削立,石乳奇幻,下有龙湫,其水清浅,四时不竭,流入鸳鸯池,又注为黑龙潭”。

  • 夹璧龙孔

    即今湖北宣恩县。《明史·地理志》施南宣抚司:“东有旧治。后迁夹璧龙孔,即今治也。”

  • 夏盖湖

    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夏驾山南。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上虞县: 夏盖湖 “在县 (治今丰惠镇)西南 (系 ‘北’ 之讹) 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上虞县: 夏盖湖,“唐长庆二年开以溉田,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