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阴水
汾水支流。在今山西太原市北。《水经·汾水注》: 洛阴水 “出新兴郡,西流径洛阴城北,又西径盂县故城南。洛阴水又西径狼孟县故城南,洛阴水又西南径阳曲城北,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方舆纪要》 卷40太原府: 洛阴水在 “府北三十里。源出忻州南界,南流经废洛阴城,有真谷水流合焉,又南会石桥河,注于汾水”。
汾水支流。在今山西太原市北。《水经·汾水注》: 洛阴水 “出新兴郡,西流径洛阴城北,又西径盂县故城南。洛阴水又西径狼孟县故城南,洛阴水又西南径阳曲城北,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方舆纪要》 卷40太原府: 洛阴水在 “府北三十里。源出忻州南界,南流经废洛阴城,有真谷水流合焉,又南会石桥河,注于汾水”。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南。汉有铁官。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滦县西南。属右北平郡。东汉省。后燕慕容宝封高云为夕阳公,即此。
原拟从今河北正定修至太原,后为避开滹沱河大桥工程,改以石家庄为起点。清光绪三十年(1904)动工修建,三十三年(1907)建成。全长243公里。今称石太线。石太铁路旧称。
北宋置,属宁国县。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北三十里港口镇。《清一统志·宁国府二》:杜迁镇“今有杜迁铺,盖即故镇为名”。古镇名。宋置,在今安徽省宁国市西北。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西金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634)属岩州。后废。唐羁縻县。贞观五年(631年)以党项部落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属羁縻西金州。八年属羁縻岩州。后废。
在今四川青神县南。《方舆胜览》卷53眉州:上岩“去中岩五里。唐末有佛刹号垂拱寺。相传岩下龙听僧讲经于此, 由是建寺”。《方舆纪要》卷71青神县:上岩在“县东北五里,又五里为中岩”。北为南之讹。
明改元胡怜站置,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格林河口忽林屯。明 《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 “忽林站”。后废。
即今湖北郧县东北白桑关镇。《清一统志·郧阳府》:白桑关“在郧县东北八十里”。
三国吴置,属交趾郡。治所在今越南广宁省先安县附近。西晋武帝时改为海平县。古县名。三国吴置,治今越南广宁省先安附近。属交趾郡。西晋改名海平县。
即今辽宁义县西南刘龙台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义州图:西南有刘龙台。民国《义县志》中卷:刘龙台集“在城西北七十里”。
明置,即今甘肃岷县西岷山乡。《方舆纪要》 卷60岷州卫 “遮阳堡” 条下: “卫治西今有岷山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