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云南武定县西七十里。清有把总驻守。集镇名。在云南省双柏县东南部。大麦地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280。村居一块常种麦子的大地上边,故名。产稻、玉米、烤烟、花生、甘蔗等。有砖瓦厂。公路东北接安双公路。
在今广西桂平县北。清咸丰元年(1851)七月下旬,太平军兵败猪仔峡、双髻山,转守风门坳。八月初一日夜,清将向荣乘大雾迷漫,率兵三路进攻风门坳,太平军失利。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北。清咸丰元年(185
春秋齐地。在今山东莱芜市西。《春秋》:宣公元年(前608),“公会齐侯于平州”。杜注:“平州,齐地。在泰山牟县西。”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封王唊为平州侯,亦在此。
①在今甘肃泾川县东。《方舆纪要》卷58泾州:瓦亭驿“在州东六十里,邠泾之通道也”。②在今宁夏固原县南七十里瓦亭村。明置驿,并设巡司及递运所于此。清设千总驻防。
清置,属和顺县。即今山西和顺县东南三十八里松烟镇。《清一统志 ·辽州》: 松烟镇 “在和顺县东四十里”。民国时有县佐驻此。1939—1945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置和东县治此。(1)在山西省和顺县东南部
明洪武四年(1371)置,属惠州府海丰县。在今广东海丰县西南鲘门镇。
即沙面。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南。
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三十里南溪水东滨。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萍乡县东南有下南坑。
南齐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以安宜溪为名。梁为阳平郡治。隋属江都郡。唐武德四年(621)为沧州治。七年(624)改属楚州。上元三年(762)改名宝应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
①即今安徽郎溪县南七十里兴高山。岩石崔嵬。《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大岩山“在建平县。山顶有池,冬夏不竭”。②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明一统志》卷88思南府:大岩山“在务川县东八十里。山有一岩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