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道
1914年由赣北道改置,属江西省。治九江县 (今江西九江市)。辖境约当今江西铜鼓、奉新、安义、永修、星子、都昌、余干、万年、乐平、德兴以北地区 (婺源除外)。1928年废。
1914年6月由赣北道改名,治九江县(今江西九江市)。属江西省。辖九江、德安、瑞昌、湖口、彭泽、星子、都昌、永修、安义、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万年、奉新、靖安、武宁、修水、铜鼓等县。辖区约当今江西省铜鼓、奉新、安义、永修、都昌、余干、万年、乐平、德兴等市县以北地区(婺源县除外)。1927年废。
1914年由赣北道改置,属江西省。治九江县 (今江西九江市)。辖境约当今江西铜鼓、奉新、安义、永修、星子、都昌、余干、万年、乐平、德兴以北地区 (婺源除外)。1928年废。
1914年6月由赣北道改名,治九江县(今江西九江市)。属江西省。辖九江、德安、瑞昌、湖口、彭泽、星子、都昌、永修、安义、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德兴、万年、奉新、靖安、武宁、修水、铜鼓等县。辖区约当今江西省铜鼓、奉新、安义、永修、都昌、余干、万年、乐平、德兴等市县以北地区(婺源县除外)。1927年废。
①唐贞观四年(630)置,属资州。治所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八十里丹山镇。《元和志》卷31丹山县:“取界内崇丹山为名。”六年(632)并入内江县。七年(633)复置。唐末五代曾移治今资中县西五十里。北宋乾德
即今越南河内市。《资治通鉴》: 唐大中十二年 (858),王式为安南都护。“式有才略,至交趾,树竻木为栅,可支数十年,深堑其外,泄城中水,堑外植竹,寇不能冒”。胡注: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竻竹,
即布古什河。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斋桑泊西南,流入斋桑泊。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布古什河亦曰布固图河。乾隆二十三年,副都统唐公喀禄偕厄鲁特散秩大臣和硕齐率兵追捕土尔扈特台吉舍稜至布固图河。”
又作拉容玛山口。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西。藏语意为阴坡舒适山口。原属札布让宗,南有高山,北近象泉河,海拔高程3100多米。地势较低,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均可通行。1954年中印协定规定双方商人、香
即武当山。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9均州:武当山“明永乐中赐名大岳太和山。建太和、南岩、紫霄、五龙、玉虚等宫观。又于天柱峰顶建真武神殿,备极宏丽。嘉靖中又赐名元岳”。
在今湖南溆浦县东十里。明 《寰宇通志》卷57辰州府: 黑岩洞 “其中黑暗如漆”。《方舆纪要》卷81溆浦县: 黑岩洞 “中深黑,有水下流,溉田甚广”。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斜塘 “在府西二十里。大泖东出为黄桥门水,又东为斜塘水,波流湍悍。东汇为横潦泾,即黄浦上流也”。集镇名。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中部、斜塘河两
①又名麓山。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元和志》 卷29长沙县: “岳麓山,在县西南,隔湘江水六里,盖衡山之足也,故以 ‘麓’ 为名。” 上有岳麓寺。《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广传》: 彭师暠登城望水西军,入白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宁海军置,属山东东路。治所在牟平县(今山东烟台市东南宁海镇)。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大姑河以东地区。元初属益都路,至元九年(1272)直属中书省。明洪武初省牟平县入州,属莱州府。
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三十四里大司马村。《清一统志·怀庆府二》:司马城“晋司马氏所居。其乡有司马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