浛洭县
唐改含洭县置,武德五年 (622) 为洭州治。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贞观初属广州。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属连州,五年 (972) 以避太祖讳改为浛光县。
古县名。唐以含洭县改名,治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浛洸。先后属洭州、广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又改为浛光县。
唐改含洭县置,武德五年 (622) 为洭州治。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贞观初属广州。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属连州,五年 (972) 以避太祖讳改为浛光县。
古县名。唐以含洭县改名,治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浛洸。先后属洭州、广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又改为浛光县。
即今四川铜梁县南大庙镇。清道光《铜梁县志》卷2:大庙场“在县南六十里”。
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7永宁州: 虎踞崖 “在州东南二里。本名老虎崖,相接者为金竺崖,一名狮子崖”。
即汉渠。在今宁夏西北部黄河西岸。《西夏书事》卷20作“汉源渠”。
一作诺特津冈藏拉。即今西藏江孜县东之宁金岗桑。《清一统志·西藏》 载: 弩金冈苍山“在纳噶拉则城南二百里。山极高大,多积雪。自达木楚克喀巴布山至此,皆在藏地”。
原名盛家厍。即今上海市奉贤县西十二里庄行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奉贤县:“庄家行在城(今奉城镇)西四十五里。”
又作次朗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南二十里。藏语意为万条路。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即五里湖。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十八里,西通太湖。《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五里湖“一名小五湖”。
即今广西北海市南大海中围洲岛。《寰宇记》卷169引《交州记》云:“合浦十八里有围洲,周围一百里。其地产珠。”《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围洲“在珠母海中。周围一百里。昔有野马渡此,又名马渡”。《清一统志
在今湖北英山县北。明末曾为英山县治。《明史·地理志》 英山县: “崇祯十二年徙于西北之章山,十六年又迁于北境之添楼乡。”
①西晋置,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寻改为县。南朝宋废。②东晋隆安五年 (401) 桓玄桥置,属荆州。治所在绥安县 (今湖北荆门市西)。后徙治今湖北洪湖市西北 (原沔阳县西南)。《资治通鉴》: 东晋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