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浮桥镇

浮桥镇

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浮桥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太仓州: “浮桥镇在城东北七十里。” 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 (1556) 抗倭时,因七浦塘水势湍急,曾搭建浮桥,镇以桥名。


(1)在江苏省太仓市东北部,东北临长江,陆浜河、七浦塘、茜泾河、杨林塘等汇入长江处。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浮桥,人口2000。传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抗倭时在七浦塘上搭一便桥,名浮桥。镇以桥名。1949年为浮桥乡,属浮桥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6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等。有养殖业、编织业及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电子、建材等厂。沪浮等公路经此。古迹有云山塔。(2)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南部、笋江两岸。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浮桥,人口3620。因有浮桥跨江通市区,故名。1960年由江南公社析置浮桥公社,1984年置镇。产蔬菜、甘蔗、龙眼、荔枝等。有酿酒、皮塑、五金、汽配等厂。五宫开发区设此。324国道经此。古迹有石笋。


猜你喜欢

  • 罗淡县

    唐置,属羁縻西原州。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北宋废。

  • 波罗营

    清时改波罗堡置,即今陕西横山县东北四十里波罗镇。延绥中协将驻此。乾隆五十九年(1754) 改设参将驻守。

  • 东停县

    唐置,属羁縻充州。治所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属充州。后废。

  • 青山寨

    ①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八十里后亭。东、西、南三面皆阻海,南日岛对峙其南,形势险要,昔番舶多由此出入。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巡司于此。清初废。②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青山。明嘉靖 《惠安县志》卷2:

  • 营州中屯卫

    明洪武二十六 (1393) 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龙山县 (今辽宁喀喇沁蒙古族自治县西南白塔子)。永乐元年 (1403) 徙治平谷县 (今北京市平谷县) 西,属大宁都司。后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 林县

    蒙古太宗七年 (1235) 改林州置,属彰德路。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宪宗二年 (1252) 复为林州。至元二年 (1265) 复改林县,未几复为林州。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林县,属彰德府。民国

  • 桥头

    在今甘肃文县东南白龙江畔。《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景元四年 (263),“乃下诏使邓艾、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艾趣甘松、沓中连缀维,绪趣武街、桥头绝维归路”。(1)集镇名。(1)在江苏省句容市东

  • 中郭罗克插落寨

    简称中郭罗克司。在今青海班玛县西北达卡乡境。清康熙六十年(1721)置中郭罗克插落寨土百户。清嘉庆《四川通志》卷90:康熙五十九年(1720)冬十月,清提督岳钟琪等率诸军进攻郭罗克,“直抵中郭罗克那务

  • 赵渠

    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50商丘县: 赵渠 “在府东南。《志》 云: 即贾鲁所开大河故渎也。自商丘、虞城县而东达萧县至徐州。嘉靖末始北徙。万历初,潘季驯议复开之,以费重而止。二十六年刘东星

  • 通济堰

    ①南朝梁修。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四十八里堰头村。《方舆纪要》 卷94 松阳县: 通济堰,“《志》 云: 萧梁时詹、南二司马始创此堰,宋元祐以后不时修筑,乾道中州守范成大复加茸治,以溉松、遂二县之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