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口镇

海口镇

①北宋置,属龙溪县。即今福建龙海市驻地石码镇。《元丰九域志》 卷9漳州龙溪县有海口镇。宋时为收取海道商税之所。明季改置石码镇。

②北宋置,属福清县。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海口镇。《元丰九域志》 卷9: 福州福清县有海口镇。元时置海口务。明初改为海口税课局,并置河泊所。清初废。《明通鉴》: 嘉靖三十四年 (1555),“倭复犯福清海口”,即此。镇内的龙江桥,创建于北宋政和三年 (1113),全长746米,是福建省现存结构最完整的古代石梁桥。

③北宋置,属潮阳县。在今广东汕头市东南达濠区。


(1)古镇名。在今广东省潮阳市东。北宋属潮阳县。(2)今镇名。(1)在浙江省青田县西北部。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口,人口1480。清光绪《青田县志》:“南宋高宗航海由台、温过青田,海潮直送至此,得名海口。”1944年置海口镇,1949年废镇,1950年置乡。1952年析置高沙乡,1956年雄溪、高沙二乡并入,1958年后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2年与东江乡合置海口镇。大溪东西横流,并有雄溪、海溪港南、北汇入。产油茶籽、乌桕籽、毛竹、木材、柑橘等。有木材加工等厂。多小水电站。金温铁路、寿温公路经此。为大溪沿岸重要船埠。(2)在安徽省怀宁县东南部。面积84.2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安宁,人口1300。因地处皖河入江口,误传为秦始皇渡海的海口,故建镇时以此命名。1992年由原红星、巨网二乡合并置海口镇。产稻、棉花、玉米、豆类、小麦等。水产业兴盛,产银鱼。有榨油、纺织等厂。宜九公路经此。为石海公路终点。(3)在福建省福清市东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9.3万。镇人民政府驻下龙江,人口1690。地处龙江入海处,故名。北宋置,属福清县。《元丰九域志》载,福州福清县有海口镇。元置海口务。明初改为海口税课局并置河泊所,清初废。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复犯福清海口”,即此。1956年设海口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侨乡。产稻、甘薯。滩涂养殖以蛏、蛤、蛎为主。有冷冻、纸箱、造船、渔械、塑料等厂及水产、货运、客运等业。元洪工业开发投资区设此。公路接真大公路。古迹有龙江桥、瑞岩弥勒造像和摩岩刻石等。(4)在江西省德兴市北部、乐安河南岸。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口,人口3240。位李宅、体泉二水入乐安河口,以水多得名海口。1950年属海口等乡,1958年设海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改设海口镇。产稻、大豆、棉花、油茶等。有电站及锰钢、冶炼、耐磨钢球、石英晶体、塑料等厂。体德公路经此。(5)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南部、滇池泄水口处。面积175.8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海门村,人口3.2万。因地处滇池出水口,故名。1951年为昆阳县三区,1954年属昆明市十区。1958年属安宁县海星公社。1959年为昆明市四农场。1961年属西山区,为海口公社。1984年为海口办事处。1988年置镇,驻中滩街。1992年迁今址。产稻、小麦、蚕豆、玉米、油菜籽等。有化肥、建材、建筑、采矿、光学仪器、仪表、轴承、机械、造纸、水泥等企业。为市重要工业区。昆阳铁路支线经境并设站。有公路北接昆畹公路。滇池客轮通昆明。名胜古迹有元建石闸、石城公园。有建于1910年的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6)在云南省澄江县东南部。面积102.7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海口,人口1200。北临抚仙湖,东为抚仙湖的出水口海口河,因名。明、清设海口铺。1950年属澄江县第三区。1958年为松园公社。1963年与九村公社合并为东山公社,1973年分为新村、九村两个公社,1984年为新村区。1987年驻地由新村迁海口,更名为海口区。1988年为海口乡,1997年设镇。产稻、玉米、小麦、烤烟、蚕豆。特产抗浪鱼、青鱼、鲤鱼。马华公路从东经过。名胜有海口大桥。


猜你喜欢

  • 龙池县

    ①唐贞观中置,为山州治。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龙潭镇。天宝初为龙池郡治,乾元初复为山州治。建中年间废。②唐载初二年(690)置,属羁縻顺州。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境或赤水县境。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

  • 九曲池

    ①又名善泉池。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9:九曲池“在台城东,东宫城内。周回四百余步。《金陵故事》:梁昭明太子所凿,中有亭榭洲岛,曲尽幽深之趣,太子泛舟池中”。②在今江西湖口县南三十

  • 荻水镇

    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荻水村。《资治通鉴》: 五代汉乾祐二年(949),“密州刺史王万敢击唐海州荻水镇”。即此。明置荻水镇巡司。古镇名。即今山东省日照市西南荻水,与江苏省赣榆县东北接界。五代汉乾祐二年(9

  • 石洞水

    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南。《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万载县:石洞水在“县西南十里。源出县南二十里竹山洞,北流经杨河山,会白沙水,过县治南南浦桥下,绕学前为学前江,又东北出城合于龙河”。

  • 归来州

    亦作归徕州。北宋改柯阴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宋史·蛮夷传四》:熙宁年间“乃以箇恕知归来州”。元丰元年(1078),“遣梓夔都监王宣以兵二千守江安,仍奏以乞弟袭归来州刺史”。五年(108

  • 普安场

    即今四川开江县西普安镇。清同治 《新宁县志》 卷2: 普安场 “治西五里。五方杂处,商贾辐辏,为邑巨镇”。

  • 大水荡桥

    在今四川万源市南。民国《万源县志》卷2:大水荡桥“在治南二百二十里。交九区界。桥左为宣汉县界,右连达县界,俗呼一脚踏三县”。

  • 新店驿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明、清置马驿于此。

  • 浦溪山

    一名瑶冈岭。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寰宇通志》 卷60郴州: 浦溪山 “在兴宁县 (今兴宁镇)东南六十里。顶有天鹅池、龙须带、刘江仙祠”。《方舆纪要》 卷82: 浦溪山“高万丈,周二百里。顶有雁池,俗名

  • 边西道

    1913年由边北道改置,属四川省。治昌都县(今西藏昌都县)。辖境约当今西藏巴青、索县、比如、嘉黎、工布江达、林芝、墨脱以东(芒康县南盐井镇除外), 四川石渠、德格、白玉、德荣以西(巴塘县除外)地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