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州

海州

①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青、冀二州置,治所在龙沮县 (今江苏灌云县西南龙且)。北齐移治朐县 (北周改朐山县,在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改海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东海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及赣榆、东海、沭阳、灌云等县地。南宋端平二年 (1235) 徙治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淳祐十二年 (1252) 还治朐山县。景定二年 (1261) 改置西海州,寻复改海州。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为海州路,后改海宁府,不久改为海宁州。明洪武初复改海州,省朐山县入州。清雍正二年 (1724) 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为东海县。

②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临海县 (今浙江临海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台州、天台、仙居、宁海、三门、温岭诸市县地。武德五年 (622)改名台州。

③辽置,治所在临海县 (今辽宁海城市)。辖境相当今辽宁辽河下游三角洲地区。金天德三年(1151) 改为澄州。元废。明洪武初复置,二十八年(1395) 又废。


(1)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青、冀二州置。治龙沮城(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移治朐县(北周改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东海、沭阳、赣榆、灌云、灌南等市县及新沂、滨海部分地区。元初升为路,后改为海宁府和海宁州。明初复为海州,并省朐山县入州,辖境渐小。清雍正初升为直隶州,辖境复唐宋之旧。1912年改本州为东海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临海县(今浙江临海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台州市全境及宁海县、象山县。次年改名台州。(3)辽置,治临溟(今辽宁海城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辽河下游地区。金天德中改名澄州。


猜你喜欢

  • 射桥集

    即北宋射子镇。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四里射桥乡。《清一统志·汝宁府二》: 射子镇 “今有射桥集,在 (汝阳) 县东五十里,即射子镇”。

  • 三堡镇

    苻秦置,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元和志》卷3丹州:“后魏文帝大统三年,割鄜、延二州地置汾州,理三堡镇。废帝以河东汾州同名,改为丹州。”(1)古镇名。十六国前秦置,在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北。西魏大统元年(53

  • 月儿灭怯土

    一作欲儿陌哥都。在今蒙古国哈拉和林东南山区。《元史·宪宗纪》:宪宗五年(1255)“夏,帝幸月儿灭怯土”。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臣赫尔附近。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五年、七年夏幸之地。

  • 富平津

    即孟津。在今河南孟县南、孟津县东北。《水经·河水注》: “ 《晋阳秋》 曰: ‘杜预造河桥于富平津’,所谓造舟为梁也。” 《魏书·孝庄纪》: 永安三年 (530) 十二月,“尒朱兆、尒朱度律自富平津上

  • 西山八大处

    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北部西山东麓翠微、平坡、卢师山之间。八大处指分布在三山间的八座寺庙,即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八大处即此八座寺庙的总称。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东北部

  • 天仓山

    在今四川宜宾市西。《清一统志·叙州府一》:天仓山“在宜宾县西二里。上有前代屯兵墩台遗迹。崖壁间有唐乾符二年詹居秀修复古戎州道记。其北有天仓滩,相近大江”。

  • 大筰县

    即大莋县。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北鰔鱼乡南。

  • 廉县

    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暖泉附近。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北。属北地郡。东汉永和末废。

  • 护国寺

    又称西寺。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始建于元至元朝,初名崇国寺。明宣德四年(1429)改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1472)改称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改名护国寺。

  • 南浦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万州置,治所南浦县 (今四川万县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及梁平等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万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万州置,治南浦县(今重庆万州区)。辖境相当今